对水旱变化最为敏感,能作为水旱状况“晴雨表”的,当属以农业为生的村民了。7月10日,为了使调研更加贴近居民,人文学院水旱调研组的志愿者们继续出发,向华容县插旗镇的村民求证了调研的状况并咨询水旱灾害的具体影响。
家住插旗镇保南村的一位大伯告知当地已经有两个月没有下雨。“往年棉花的收成都有400-500斤每亩,但收成不好的年份每亩产量却只有300斤左右。”大伯惋惜地说,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家庭用水还是没有收到影响,可以得到保障”。
为了确保得到的调研信息客观、全面,志愿者们有的走进农家,有的则与正在农作的居民攀谈起来,一直在烈日下奔走了半天。
望着大汗淋漓的志愿者们,一位村民认真地说:“湖南的水旱形式一直不稳定,你们的活动很有意义,真正反映了我们的切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