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校庆时,昔日的科大学子纷纷回校为母校庆生。我们也借此机会采访到了几位优秀校友,共同分享他们回到母校怀抱中的兴奋感受,以及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丰富深刻体验。
刘子岸:外国语学院95级英语专业学生,现任北京《出版广角》、《出版营销》杂志社社长助理。
记者:外国语学院宣传部张一笛。
记者:刘子岸先生,您好。您在科大毕业之后一直在外读书、工作,很少有机会回到母校来看看吧?
刘子岸:是的。
记者:刚才看到您一直在拿着相机拍学生、教学楼、校园环境……,这次回来应当与您99年毕业时有很大的变化吧?
刘子岸:我是95级的,离开学校算起来也有十年多的时间了,学校的确有很大的变化,包括学校的规模与以前都不一样了,以前只有很小的一块,现在有这么大的校园。很多那时教过我的老师也已经退休了,当然也有很多新的老师任教。学生的变化更不用说了。
记者:一代代新的学生步入了您学习过的校园。
刘子岸:是的,都是充满活力的。
记者:您以前也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吧
刘子岸:是的。
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化愈发加强,很多人都说英语其实不算一个专业,更像是一种社会技能。现在学英语的学生对未来也非常迷茫,但是看到学长您现在发展得这么好,能不能向我们如今的英语专业的学生说点什么呢?
刘子岸:选专业一定能够要enjoy,要乐在其中,如果就算你对现在的专业no idea,也不要有任何的抵触情绪,要抱着一种学好专业的态度。学习过程是技能培养,也是素质的修炼。至于说学英语的前途,这取决于你对英语的感兴趣程度、你的性格及你以后从事的职业。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的谈话让我们收益颇多,再次谢谢您。也希望您以后能多回母校看看。看看昔日的校友,看看昔日在母校成长的这片热土的变化!
张光明:86级英语2班,株洲市教科院
记者:外国语学院宣传部陈眉睿。
记者:张先生,86级的同学在今天的座谈会上表现得很团结,很亲密。请问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您跟老同学联系密切吗?
张光明:正如你所见,我们亲密无间。在平时我们也常有往来。我们常常聚在一起回忆大学的趣事,我们都很珍惜这份同窗的情谊。
记者:您能讲讲你们当年是怎样度过课余时光的,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吗?
张光明:那时候我们学习压力很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我们总会想方设法玩出新花样,也算是苦中作乐吧。我们常常去百花电影院、建设电影院看电影,有时候还借自行车去江边游玩……说到最难忘的事,当然是我在大学里找到了我的最爱,也就是我的妻子。(张先生会心地微笑着)我们是在这个校园里相识的,这里有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记者:哦,您太幸福了!今天重返母校,能谈谈对师弟师妹有什么建议和期望吗?
张光明:我想送给师弟师妹们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里的一句话“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希望你们能够尽心尽力地学好工作好。我们一起共勉吧。
记者:谢谢!在母校60华诞之际,您有什么祝福要送给母校?
张光明:我觉得行动比语言更实际。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学校发展,为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现在我就开始期待母校的100周年校庆,希望40年之后我仍有幸分享母校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