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文学院04级师范类实习生在学校组织的讲课比赛中喜获佳绩,其中冯娟、田小艳、冯勃、李静被评为“十佳选手”,周欢、黄海静、李鹏、张科、王亚平、陈小花、彭思、尹静等8名同学获得“优秀选手”的称号。至此,我校师范类实习生讲课比赛圆满结束。
冯娟:乐观大方,充满激情
作为该院四位选手中成绩最好的一个,冯娟最大的特点是站在三尺讲台上很自然,声音洪亮,肢体语言丰富,属于“豪放派”。她告诉记者,在讲台上,自己不仅是一名老师,更重要的是一位表演者,尽情的演绎自己所知道的东西,让同学们和她一起进入角色。她还说,讲述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是很重要的,这有利于思维的发散和课堂气氛的活跃。
对于如何制作出合格的教案问题,她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观点,除此之外,适当地结合书本以外的知识进行讲解也很重要。她这次的教案就结合了易中天《品三国》中的内容,以现场讨论的形式抓住同学们的眼球。
为了准备比赛,她放弃了“五一”假期,从早到晚的训练,本来以为是万无一失了,但是她却在比赛的前几天突然接到通知,被告知讲课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20分钟,突如其来的小小变动,却要她不得不临时改动先前已经准备好的教案,整个讲课过程又要重新安排。但是她没有放弃,工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取得了成功。
冯勃:成功=经验+自然的心态+生动化的语言
“我比较喜欢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课文的讲解中,我觉得这样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加上在学生会的工作经验,这些都使我的语言组织能力显得较强,教态也比较从容。”
面对台下的学生能够镇定自若,这对于做过学生会主席的冯勃来说,自然不在话下。俗话说,‘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而良好心态的形成与他长期从事学院工作是分不开的,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情绪调整的能力,这些似乎早就在以往的工作中锻炼出来了。他开玩笑说,比赛场地设在人文楼,对来说他同样也是一大优势,对于环境的熟悉使得他能够尽量放松,发挥正常。作为唯一获奖的男生,他有一丝自豪,因为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他说,讲课要达到吸引人听的效果,除了精心的准备,还要有生动的语言。闲暇时他会利用网络或进图书馆查找专业文献、请教专业指导老师等方法充实自己相关方面的知识,然后对教案进行多次修改使其日臻完善。就这样,貌不惊人的他凭着自己练就的一副好口才,加上平时对知识的积累,使得讲课得心应手。
李静:细节之中彰显严谨
她选讲的课文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是一首豪放之作。在制作课件前,她已对文章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上网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包括辛弃疾的生活背景以及他的其他文学作品,以便同学们进行拓展训练。然后就是写教案、做课件、制作幻灯片等等。
她的课件做的异常精美,分为作者背景、课文朗读、课文讲析、扩展阅读四部分,并引用大量图片增强视觉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讲课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课文内容,突出重点,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把握并结合文中出现的典故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考虑到这是一首豪放派的词,我在阅读方面也对感情的正确把握作了特别要求。我想,这些应该就是我讲课的独到之处吧!”她深有体会的说。
田靖:自然,气质之美
在获奖的四名同学中,她是唯一选讲女词人作品的。李清照的《声声慢》,一曲哀词,与他人的豪放大气相比,少了一分乐观,多了一分哀愁;少了一分豁达,多了一分婉约;少了一分粗犷,多了一分气质。这正是她追求的意境——自然、气质之美。
她在教学目标中写道,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平淡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愁”情绪,于意境中感受细腻,于凄凉中沐浴至情。在采访中,田靖递给我们一本厚厚的笔记,其中就有《声声慢》的全部教案,那是她亲手写出的教案,那是只有深刻领悟文章精髓才能一气呵成的感悟。你能感受到她的细腻,字字斟酌,她书写的自然之美,跃然纸上……
据悉,此次讲课比赛由学校教务处主办,各学院教务处协办,旨在加强我校师范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参赛对象为全校04级所有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参赛程序分初赛和决赛两部分。学院首先组织初赛,学校再根据初赛成绩分文理两科进行决赛。由校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校纪委委派专人全程监督,最终在全校60个选手中评出了文理“十佳选手”各十名。人文学院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初赛选出“优秀选手”12名,最终有四名优秀的学生获得“十佳选手”的殊荣。他们所讲的课文分别是:冯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田靖的《声声慢》,冯勃的《兰亭集序》,李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