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晚,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人物通讯写作大赛颁奖典礼在土木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化学化工学院学生李永清、岳三琳和王凯联合采写的<<为人师表,矢志追求——记优秀教师黄昊文>>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优胜奖。
附:获奖文章
“一个人要有追求,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没有了追求你就失去了拼搏的方向。人生,其实就是无数追求的组合……”荣登2006年湖南科技大学“教学优良榜”的化学化工学院教师黄昊文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里充满了力量。“追求的人生”是黄老师的自我写照。他努力实践着并不断向自己的学生传输着这种矢志不渝的追求精神。在他身上则更完美的体现着追求的内涵。
两次考研,只为走出去
1992年夏天,黄昊文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了邵阳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任初三化学教师。初为人师的黄昊文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他明白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他要做的是教好自己的学生。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朴素、平易近人的气质使得他和学生的交往变得简单起来。学生们很喜欢这样一位朋友一样的老师,再加上他上课特有的风格,使得他的课成为学生们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逐渐浓厚起来。
在全县统考排名中,他所带的化学课成绩首次排到了第三名。他所辅导的几名参加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学生凭借出色的发挥获得了二等奖,这在他所任教的学校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他自己也因此成为学校有史以来首位打破化学奥林匹克这块禁地的化学老师。
此时,黄昊文的内心是欣慰的,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他觉得自己正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可是,这里毕竟是一个偏僻的农村,不仅生活条件差,而且作为学校里唯一的化学老师,他缺乏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他渐渐的感到这个地方的束缚和落后。于是,一种追求的冲动最终占据了他的思想。
“我想走出去!我要走出去!”就是这么一个信念逐渐充满了他的内心并慢慢的取代了那种有工作的简单的满足。虽然他工作的不错,可他还是想改变眼前的一切。有了这种信念,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验的黄昊文便开始了考研的准备。
考研的路程是艰难的。一方面,他要克服生活条件差和乡村消息闭塞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他要协调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学校里的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让年轻的黄昊文不忍放弃他们。在他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他一如往常的给他的学生们上课、批改作业……
考研的日子到了,满怀希望的黄昊文踏进了研究生考试的考场。可是由于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面,他始终没能找到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再加上繁重的工作,使得他最终没能顺利实现自己考取中山大学研究生的预想目标。
第一次考研的失利并没有让黄昊文气馁,始终存在心里的那份“走出去”的渴望让他重整旗鼓,再次踏上了考研的道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第二年再考,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被湖南大学录取。就这样,在大学毕业工作了四年后,他再次回到了大学校园。
言传身教,和学生打成一片
学习的日子转瞬即逝,研究生毕业后,他来到了邵阳师范专科学校(现在的邵阳学院)工作。
大学里的工作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安排他自己的生活。慢慢地,他发现已有的知识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科研的需要。为了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他有了再次进行知识积累的想法。“心以积虑而起悟,学以渐博而相通。”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下,他开始了考博的准备。
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读博士的时候,黄昊文遇到了一个对他有很大影响的人——他的导师。导师是一个对待科学很认真严谨的人,有的时候他会让学生把论文修改十几遍直到文字流畅为止。他这种细心、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深深打动了黄昊文。在读博士的几年中,黄昊文从导师那里沿袭了这些优秀的科学和生活态度。在博士毕业来到科大后,他把同样的态度传授给了他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我希望认识并了解他们,在他们中间,我觉得自己是年轻的。”黄老师喜欢让自己的学生直接给自己提意见,不管什么样的意见他都可以接受。为了加强和学生的联系,他还主动要求带学生的实验课。
黄老师对学生是严格而负责的。课堂上他会进行多次的提问,也会提醒走神或睡觉的同学。他还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讲课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他也一直在探索一种更有利于学生的灵活的课堂授课方式和课程考核方式。
黄老师上课从不点名,但在他的课堂上却很少有缺课现象发生。并不是因为他用了什么高明的方法迫使学生们不敢逃课,而是他的魅力和亲和力让他的学生真正的喜欢上了他这个人,喜欢上了他的课。
黄老师上课的最大特点是他可以直接叫出他的学生的名字而不用看花名册。“一个学期下来,我基本上可以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并可以和他们中的大部分成为好朋友,今年就有学生在暑假里和我一起在我的实验室做实验。”
在2006年湖南科技大学教师评估中,黄老师荣登“教学优良榜”。这是对黄老师工作的极大的肯定,而黄老师则是谦虚的说:“这还要多谢同学们的厚爱。”
矢志不渝,追求更高更远
“回忆我这几十年的人生,可以总结成两句话:‘一是从没有后悔过,二是一直在追求’。”
早在黄老师念大学的时候,他便有所追求,每天早上的晨跑是他的必修课。“跑步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毅力。”这个晨跑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每天早晨你都会在校园里发现黄老师的身影。有的时候,他会拉上同事或者他的学生一起,但最后坚持下来的却只有黄老师一个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做任何事情所必须的,没有好的身体你怎么去应对每天繁重的工作和学习。”这个习惯也使得黄老师形成了一种永不放弃坚持追求的人生态度,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不会轻易放弃。“人生好比长跑,我要继续努力跑下去,跑好每一圈。”
现在的黄老师依然每天在忙碌的科研和教学中度过。2006年他申请到了湖南省教育厅青年课题“多通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仪的研制”。另外,他还有3篇论文被SCI核心刊物收录。
“我现在的最大愿望就是让我的科研再上一个台阶,我十分渴望在科研上能有更大的突破。如果有机会,我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黄老师并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式的人。“和外界的联系可以让我不断获得新鲜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同时,我可以把它们介绍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状况。”
他曾经有过一次出国的机会,当一切已联系好,出国几乎已经确定下来的时候,一件由“知识产权”引发的事情的发生导致了出国的搁浅。由于在念博士的时候他曾经和导师自主搭建了一套仪器并申请了专利,但仪器的产权并不归黄老师自己所拥有,所以在美国有关方面提出要黄老师在美国搭建相同的仪器时,出于对导师的尊重和对法律的尊重,黄老师谢绝了他们的请求。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黄老师高尚的人格。虽然失去了出国的机会,但黄老师从没间断过与外界的交流。前不久,曾有一名印度的学生请求黄老师指导;黄老师还应某杂志社编辑部之邀担任此杂志的审稿工作。
孔子言“我欲蹈之以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对理想的不断追求和创新实践是黄老师一直的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是对黄老师矢志追求的生动写照。
“我不能停止追求,因为我要更好地教好我的学生,做好自己的学问。”这句平淡、从容的话充分体现了黄老师永不放弃、矢志追求的人性光辉。有了这种精神,他将会在今后的人生和科研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