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平,男,汉族,1957年3月生,中共党员,教授。1978年至1981年在湖南大学机械工程系汽车专业学习, 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3年在湘潭汽车配件厂工作,1983至1985年在东北工学院机械工程二系工程机械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1985至今一直在湖南科技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2003年至2005年在职申请博士学位,2005年获得武汉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为教授。
一、 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已任
在22年的教学工作中,胡燕平同志总是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积极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学习新知识,承担新课程,从1986年主讲液压传动课程开始,先后主讲了优化设计、采掘机械、矿山机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测控仪器设计、工程制图、光电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流体控制工程等面向本科生的10余门课程。胡燕平同志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没有学习过矿山机械知识,为了讲好采掘机械和矿山机械课程,他刻苦学习,积极到矿山井下实习,学习矿山机械的有关知识及与采矿相关的技术,通过十几年的不断学习,深入矿井100多次,比较全面地掌握了矿山机械的工作原理、使用条件和运行环境。成为了一个讲课比较生动的矿山机械专业课教师。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计算机控制技术与机械产品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胡燕平同志积极学习计算机控制的相关技术,通过近十年的学习,掌握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知识,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带了一个头。在新办测控技术与仪器时,专业教师少,胡燕平同志又先后承担了三门新的专业课。每讲一门新课,胡燕平同志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但他从不计较,将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当作从事科研的起点。为了教好专业课,胡燕平同志特别注意积累实际经验,所有教授课程的实验他都要先自己学会、再指导学生的实验。
二、矢志不渝地坚持教学改革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
胡燕平同志1986年主讲液压传动,1988年他对液压传动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改革设想并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考试方法,强化能力训练的教学改革内容,该课题于1993年获得了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1999年以来,胡燕平同志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计划、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使该专业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已取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2005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通过评估验收,成为湖南省重点专业。
三、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素质和学术水平
胡燕平同志在承当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认为,一个专业教师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1992年主持完成煤炭工业部科研项目《自动摘钩排绳装置的研究》,该项目1992年通过煤炭工业部的鉴定,也是原湘潭矿业学院鉴定的第一个煤炭工业部项目,该项成果目前仍然在矿山发挥作用,1996年获得湘潭市科技进步奖。
1998年胡燕平同志提出了p桥液阻网络概念,为此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经过6年的努力,创造性地建立了p桥液阻网络理论体系,为液压系统和元件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推进了液阻网络理论学科的发展。胡燕平同志主持的课题组以p桥液阻网络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无稳态偏差溢流阀设计思想和方法,并研制成功了G型p桥溢流阀,该阀实现了溢流阀控制压力与溢流量无关的目标。p桥溢流阀设计已获国家发明专利,G型p桥溢流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胡燕平同志主持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液阻网络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著作《液阻网络系统学》,主持完成的《p桥液阻网络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壹等奖。
胡燕平同志1993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1994年被评为湘潭市先进工作者,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湘潭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获陆增祺高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