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您是我们的福气,谢谢您!额娘,母亲节快乐。”5月8日一大早,冯紫盈就写好短信,发给她的大学老师杨金娥。虽已毕业两年,但她还是想给和蔼友善的“额娘”以节日的问候。
和冯紫盈一样,正在上研究生二年级的廖玉慧也给“额娘”发了问候信息。“杨老师带我6年了,她总能让人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看到她就不自觉会感到亲近。”
感受到杨金娥“母亲”般关爱的不止她们两个。2006年来到湖南科技大学工作,杨金娥视学生如子女,悉心关怀,因名字中“娥”与“额”谐音,平时又像妈妈一样贴心温暖,她被学生亲切唤为“额娘”。
时光荏苒,“额娘”的外号一叫就是10年。她先后担任外国语学院年级辅导员、学工办主任、党务秘书、支部书记、班主任等多重角色,并将自己教育心理学的专长有效运用到学生工作中,为多名学生打开心灵天窗,帮助他们驱走了心中的阴霾。
杨金娥已经记不起这是李强(化名)第几次犯错了,印象中把他从网吧劝回寝室还是不久前的事情,这次又因为在寝室打架而被叫到保卫处。刚被杨金娥从保卫处领出来的李强,并没有认识到错误,高高仰起的脸上写满无所谓。
杨金娥没有过分责备他,回教室的路上,她打趣道:“哪个说不要理我了,刚刚怎么就肯理我了?”本以为又要受批评的李强,愣了一下,窘得低下头。他记起上一次被杨金娥从网吧劝回宿舍后,在寝室赌气说的狠话——“再也不要理那个杨金娥了,真是烦死了。”
学院有6名男生被同学们戏称“六条龙”,其中,“问题龙”李强算是彻底领教了杨金娥的“烦人”。他先后多次被杨金娥从网吧带回宿舍。为了“报复”,李强“拉帮结派”孤立她,下寝时“不给开门”,这些都没让她知难而退。
多次“斗智斗勇”后,李强终于被杨金娥坚持不懈的关心打动,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学习上,挂科次数也随之减少,重新回归生活轨道。“网瘾就像鸦片一样可怕,使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如果没有杨老师的帮助,我的人生将一塌糊涂。”毕业时,回想起杨金娥对他的帮助,李强的眼睛湿润了。
毕业聚餐后,李强送她回家,路上突然说:“杨老师,我会永远记住您对我的关心,我想以拥抱妈妈的方式拥抱您,可以吗?”这一刻,杨金娥觉得无比幸福。
“把专职变得专业、专业变成事业。”2009年,杨金娥利用暑假时间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开学后挑起全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梁,先后为200多名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2013年,杨金娥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在学院开设了“畅聊吧”群体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更便捷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爱不是一句口号,更要付诸实际行动,我不会放弃每一名学生。”8次拯救网瘾少年、南下救回被骗学生、帮助抑郁女生……在杨金娥的学生工作记录册里,不同年级不同问题的学生有上百例。
“孩子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她还是像最初一样,手机从不关机,随时等待学生“召唤”。丈夫王欣说:“这些年,她生活和工作早就融为一体了。虽然很辛苦,但我为她感到自豪!”
【新闻链接】:《中国教育报》5月21日第02版:新闻·要闻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05/21/content_45660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