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首页 > 媒体报道

【湖南日报】我那闲不住的公公婆婆

作者:贺慧宇 来源:湖南日报 日期:2015-04-21 浏览:32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一个三岁的小朋友站在禾坪里,拿着话筒,有板有眼地背诵着《三字经》。这是去年暑假,我在株洲攸县石羊塘镇高桥组少儿假期学校朗诵比赛中见到的一个场景。

   
去年暑假,我和儿子从北京回到攸县的第二天,就赶上少儿假期学校的朗诵比赛。一大早,公公和婆婆就来到村里的活动中心,与孩子们一起布置现场。不一会儿,桌椅便被摆放得整整齐齐,孩子们安安静静坐等比赛开始。清点人数后,作为主持人的婆婆向孩子们介绍了这次比赛的评委:中、小学老师、在读研究生、退休教师、退休干部以及农家书屋管理员。孩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比赛中,有的孩子声情并茂地朗诵着古诗,有的孩子熟练地背诵学过的课文,有的孩子从课外书中摘取精彩片段表演。在每一个孩子朗诵后,婆婆都及时点评他们的表现,并对孩子们现身说法,说自己本是个农村小姑娘,因为努力读书考学,参加了工作,当过15年的播音员。一上午,拿着话筒的婆婆神采飞扬,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孩子们则一会儿兴高采烈地上台表演,一会儿瞪着亮晶晶的眼睛专注地听讲,其乐融融。公公作为专职摄影师忙上忙下,记录下赛事的精彩瞬间。评委们也一一对整个比赛做出精彩点评。这个少儿假期学校,是我退休回乡定居的公公和婆婆倡议开办的。

   
公公夏昭炎原来是湖南科技大学的教授,婆婆杨莲金曾当过小学老师,从湘潭市卫生局退休。按理说,我的公公婆婆忙碌了一辈子,退休后可尽享天伦之乐。可意料不到的是,两位老人退休后却回到了乡里。先是带领乡亲们修水泥路,然后又创立农家书屋,开办老年学校和少儿假期学校,成立高桥文化活动中心。看到公公婆婆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我这个当儿媳的也从原来的担忧,转变为现在的欣慰。起初,公公婆婆回乡的打算,儿女们并不是很支持,主要是两位老人都上了年纪,何况公公又罹患胃癌,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然而,10多年过去了,两位老人在乡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依托,他们在撒露播春的同时,收获了社会的赞誉,收获了乡亲们的敬重,更收获了身体的健康。你说,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能不感到欣慰吗?

   
如今,我的公公已进入耄耋之年,婆婆也是古稀之人。然而,这些年来,他们在田野里耕种的文化渐次开花结果。少儿假期学校进一步巩固、扩大、提高,引起了社会关注。2014年,湖南科大确定高桥村为社会实践基地,报名参加假期学校学习的少儿达103人,分高、中、低三个班上课,科大学生除义务教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社会反响热烈。老年学校也有了新发展,课程内容与时俱进。2014年,公公自己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在字词的讲解中,融入文化、历史、道德、法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既认字,又学政治文化,通俗易懂,效果很好。婆婆杨莲金的《保健讲》不仅一直坚持,而且辐射到了周边乡村。现在,他们又在筹划全民阅读活动。

   
(编者点评) 走过古稀,进入耄耋。为了让农村到处飘散着文化气息,使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夏昭炎夫妇倾尽全力,费尽心血,把文化的甘露撒播在村民和少儿的心田里。他们没有更多的语言,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这就是一个老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

  

相关链接:《湖南日报》201542005

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5-04/20/content_96304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