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首页 > 媒体报道

三湘都市报:“赤脚教授”立起新乡贤标杆

作者:赵强 来源:三湘都市报 日期:2014-10-09 浏览:284



株洲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湖南科技大学夏昭炎教授夫妇回乡种文化,成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热心人、新观念的倡导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109央视朝闻天下新闻联播接连对夏昭炎夫妇夫唱妇随,带领村民建谭家垅村高桥文化活动中心,开办老年学校和少儿假期学校等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

夏教授是我母校的老师,我也曾有幸与夏老师一起赤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感受大地的亲切与踏实。因为经常赤脚,夏老师被乡人友善地称为赤脚教授。老师说,赤脚接地气,我如今不是教授,而是受教了,我不要做精神贵族夏老师的话,像脚下的土地一样谦抑、敦厚、朴实。但越是平实的语言,越是显露出老师对故土的热爱、依恋;不做精神贵族,更无意中道出夏老师的人生志趣:有着超脱世俗名利的健康心态,但又不失关心人间疾苦的入世情怀。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在其名著《乡土中国》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句断言,至今当仍有效。乡土情结,即便是现代城市的年轻人,也植根于心中的某个角落——就像,农夫、山泉,有点田,一度成为小资白领们的理想生活;而节假日,城里人蜂拥出城,去乡村偷得半日闲,也是时髦的生活常态。但是这些现代人的生活情趣,因为少了夏老师那份真挚的热爱、放松的心态以及热诚的情怀,就只能停留在乡闲,而永远无法抵达乡贤的境界。

夏老师,不是乡闲,而是实至名归的乡贤。他不做精神贵族,已表明自己既不是传统隐居文化里的陶渊明,不问世事;也不是躲进象牙塔里的现当代知识分子,只求独善其身。夏老师,因着爱、因着真、因为赤子一般的赤诚,像赤脚医生一般赤着脚,也像赤脚医生一般以文化为医药,治着乡村的各种现代

毋庸讳言,现代乡村早已告别田园牧歌,而被现代化的各种力量与欲求割裂得七零八落。举目望去,乡村是老弱妇孺的世界,年轻人离去的乡村不再完整——留守儿童、空巢家庭,这个当代中国独特的乡村场景,同样摆在回到故乡的夏教授夫妇面前。

乡村的萧索,不再单单是物质的匮乏,更令人忧心的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凋敝——以至打牌赌博成为乡间长盛不衰的民间娱乐。对此,夏老师不止于痛心,在妻子的支持下,更以贤者的文化自觉主动担负起了一份责任。乡村吹来文化的新风,夏老师说,这不是自己带来的,而是相互生成的。这不完全是谦辞,因为文化就具有这样内在的新生力量。但是没有夏老师这样种文化的乡贤,文化的种子就不会重焕生机。

夏老师回归乡里已近十年,今年已经八十岁,但声音依旧洪亮、身板仍然挺直,越活越年轻,这应是本当有的文化回馈;而乡贤是中国乡土的中坚力量,有乡贤,文化才会有承继,道德才会有支撑——如果有更多夏老师这样的乡贤,乡土中国也会有同样的活力。见贤思齐 ,崇德向善,每个人都应当在夏老师夫妇的感召下,继承传统,开辟新风,为一份记得住的乡愁而有所贡献。

新闻链接:20141010日《三湘都市报》

http://epaper.voc.com.cn/sxdsb/html/2014-10/10/content_88828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