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首页 > 媒体报道

中国妇女报:志愿者连续8年当好五保老人“护心人”

作者:邹平辉 王佳敏 邓小波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日期:2014-03-29 浏览:542




 

3月21日清晨,家住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文运街的五保老人周满珍站在门口张望。社区保洁员罗师傅和她打招呼:“娭毑,你孙子孙女要来看你哒,高兴吧?”“是的咧。”周满珍开心地笑着。八点半左右,一群年轻人的身影出现在街口,看见周满珍站在门外,他们赶紧跑过来:“奶奶,咳嗽好些了没有?”“天气冷,您不要出来嘛。”他们簇拥着老人走回屋中。

 

此前三天,湖南科技大学校门口的废品回收处,蒋祥生和张鑫熟练地从三轮车上卸下七八个蛇皮袋的废纸、饮料瓶等。老板李洋说:“哟,今天的收获不错嘛。”称完,算账,一共是178元。“多算点给你们,你们也不容易。”

 

自2005年9月起,这两个场景几乎每周都在上演,主人公是来自湖南科技大学的一群志愿者。八年多来,每逢周六,志愿者们都会带着生活用品、水果蔬菜、大米、油、药,来看望周满珍。而在老人的心里,他们是她最亲的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周满珍现年86岁,2000年丈夫去世后,孤身一人生活。起初,周满珍还能靠收废品补贴生活。但是随着年事渐高,又患上了风湿病,周满珍能收到的废品越来越少,仅靠政府每月发放的补助维持生活。

 

2005年暑假,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志愿团到文运街做普法活动,得知了周满珍老人的情况后,时任团长的于彬主动联系窑湾社区负责人,把周满珍老人作为志愿团的第一个爱心帮扶对象。

 

第一次走进老人家里,于彬和同学们的眼睛都红了。昏暗的房间内只有几样破旧的家具,房顶上的几处破洞用塑料布盖着,周满珍孤零零地坐在一小堆废品前,小心翼翼地打量着面前这群年轻人。看着奶奶不安的眼神,于彬心里一紧,他发誓,要和同学们一起努力,不仅让奶奶住的干净舒服,更要做奶奶的“护心人”。

 

接下来的一年多里,他们每个周末七点就集合,先在附近的菜市场为老人选购好一周的菜,坐公车赶到周满珍家,擦灰、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为老人准备午饭、陪老人聊天……忙完这一切,已经是中午,他们再坐公车返回学校吃午饭。

 

在老人的厨房里,堆积着十余米宽、三米高的干柴堆。劈柴,成了志愿者每周照顾老人时必做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一到老人家就劈柴?”第18届志愿团团长王磊来自内蒙古,他的回答朴实而动人,“奶奶孤身一人,男生在屋外劈柴,女生在屋里做家务,我们屋里屋外地走动,想让老人觉得她不是一个人,有我们陪伴着她。” 

 

去年5月的一个周末,志愿者集合后准备去给老人买米,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去还是不去?大家内心有点纠结。王磊突然想起奶奶的邻居在一次闲聊时说过,只要他们去了,奶奶的眼睛就亮了。如果今天他们没有去,奶奶该多失望啊。“不行,雨再大也得去!”大家敲开一家家商铺的门,终于买到了一袋大米,但是衣服鞋子全打湿了。刚走到街口,王磊远远就看到奶奶扶着门框站在门口,他马上跑过去将奶奶搀进去。老人抹着泪对他说:“蒙古伢子,我还以为你们不要我了。”王磊握着老人长满硬茧的手,看着她苍白的头发,内心波涛汹涌。那一刻,祖孙两代真正从心底把对方当做了亲人。

 

八年来,每到周六,周满珍的屋里总是笑声不断。住在周满珍隔壁的罗新生感慨“周娭毑精神多了,这群孩子没来之前,她都不怎么出门,也不爱说话,现在一提到她的这些‘孙子孙女’,她就笑得合不拢嘴。”

 

收废品攒老人生活费

 

2005年9月,志愿团正式将老人作为定点帮扶对象。于彬算了一笔账,每个月资助老人的生活起居,怎么说也要300元钱,这笔费用从哪来呢?

 

有同学提出志愿团集资,或者搞募捐。可很多志愿者自己都是贫困生,总是去募捐也不现实。恰逢新生入学,于彬每次路过新生寝室,都能看到外面堆放着很多塑料瓶。能不能通过回收废品集资呢?于彬的想法得到了志愿团的一致认可。

 

可真正实施时,却困难重重。起初,同学们不理解志愿团的做法,个别同学不开门还大喊“志愿团是打杂的吧?”“你们是不是给自己搞创收?”甚至有些人断言,志愿团的“作秀”不会超过一个月。推行了一个月,志愿者们吃了不少“闭门羹”,总共才筹到13元钱。但是大家互相打气互相鼓励,不生气、不气馁,对同学们做好解释工作。一天,志愿者龚宝琴敲开曾经嘲笑过她的一个女生的寝室门时,这个女生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你们真的很棒!”

 

一个个宿舍区域,一栋栋宿舍楼,一个个单元,从1楼到6楼,每个志愿者拎着袋子不知道要爬多少层楼。很多瘦弱娇小的志愿者一次提不走所有废品,跑了一趟又一趟,即便蛇皮袋子上沾着灰尘和液体,即使手臂酸痛脚上磨起了泡,但没有人抱怨过脏累。

 

学生模样的人推着装满废品的三轮车在学校的回头率可不是一般高。第一次推车时,蒋祥生摇摇晃晃,险些翻了车,膝盖也被蹭破了。拉着一车废品,他并不觉得难为情,几个人在路上一起唱歌、欢呼,喊着喊着就乐了,浑身都是劲儿。“一想到我们赚了钱可以给奶奶买吃的用的,光荣着呢!”从小没见过奶奶的他,早就把周满珍当做是自己的亲奶奶。

 

给更多人送关怀

 

除了周满珍,住在文运街的七八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也和湖科大的志愿者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几年来,志愿者们不仅免费为孩子们提供家教,还添置了许多学习用品。今年大一的周典曾经自卑又腼腆,在这群哥哥姐姐的鼓励和辅导下,成功考上大学,性格也变得很开朗。

 

2011年暑期“三下乡”时,志愿者们发现郑家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他们联系校长、经费筹措、教案审查、课后反馈……每周二,几名志愿者老师都会带着教案给郑家村四年级的孩子们辅导语数英,带孩子们做游戏。一学期的支教活动下来,志愿者们累计教学时间长达1500个小时。

 

“科大的每个志愿团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志愿团都用不同的方式实践‘志愿’二字的真谛,我们愿意作为其中细小的一部分,为社会公益贡献出大学生的力量。”于彬的这段话被一届届志愿者们记在心里。

 

不久前,南盘岭爱心陪护中心与法学院志愿团正式达成定点服务项目,志愿者们的服务触角再延伸,将为生活在那里孤独的老人带去温暖和欢笑。这个雷锋月,志愿团打造了“全心”帮扶计划,不仅为在校同学们提供清洗眼镜、飞鸽送信、护樱花等爱心服务,他们还把回收的400件旧衣服清洗干净后送到湘潭市第五医院需要帮助的病人手中。

 

新闻链接:2014年3月26日《中国妇女报》01版

http://paper.fnews.cc/content/2014-03/26/00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