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告白——“海牛”课题组成员远海海试纪实
5月20日,在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颁布的第二天,我校国家863项目“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成员凭借智慧、毅力和勇气,以实际行动向大海告白,再次展现了科大人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蓝海雄心。
从青岛国家海洋科考基地出发,经过连续四天航行于19日晨到达厦门近海的我校“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系统”(“海牛”号),20日中午再次离开4号锚地,向台湾海峡纵深地带进发。
因气象预报晚间将有7级大风并伴有4级海况,课题组成员商议决定利用船只航行的空档,加紧调试绞车,争取赶在大风来到之前完成试验。中午12点,来自丹麦的绞车调试技术人员Jens(金尼斯)上船后,海大号便加足马力,一路向东全速航行,两个半小时后到达了90公里外的台湾海峡北纬24度12分,东经118度20分预定测试点。
万步炎首先来到声纳探测同步分析室,查看了船只停泊点海面下地质、地形剖面分析图,再登上位于四楼的驾驶舱检查船上DP系统。所谓DP系统即在不使用锚链的情况下,借助船本身的定位螺旋浆推力,对船只在海上的姿态进行海上原位GPS定位。万步炎取下眼镜凑近定位仪表盘,仔细询问、查看了定位数据、精度,在认为地质分析和定位基本符合海试要求,万步炎便通知大家作好海试准备。
然而,天公偏偏不作美,此时天空下起了雨,刮起了风,气温骤降了十来度,海面涌起了1米多高的风浪,风浪中海大号摇摆不定。DP定位发动机产生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无论是在甲板上,还是在船舱里人都难以忍受。万步炎穿上雨衣,一直在曱板上转来转去,不时催问绞车调试人员:“快了吗?还要多久?”只能等绞车调试好海试才能进行。因海牛号钻探本机重达8.3吨,此次海试特意租用了配备10吨吊装限重A架的海大号科考船,并从国外购买了40吨重的绞车,暂由卖方鸿海海洋设备公司负责绞车安装调试。
时间漫长的等待中过去,晚上7点,天完全黑下来了,茫茫大海上,感觉只有海大号锚在海上任风浪吹打、摇摆。晚上8点,海面上果然刮起了7级大风,有风便有浪,几米高的海浪不断向船舷涌来,曱板上人已很难站稳。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晚上9点、10点、11点,一直到零点,老外金尼斯那边终于传来消息,绞车可以用了!
“大家准备干活吧!”万步炎对着甲板上集装箱里正在躲雨的其他成员喊道。系好安全帽,带上手套,穿好救生衣,大家再次站到左摇右摆的曱板上。船外是一片漆黑和此起彼伏的凶涌波涛,狂风中雨点夹杂着浪花吹打在脸上,甲板地面因雨水参和着油污变得异常湿滑。漫漫黑夜里在大海上,仅凭一台首次起用的绞车,收放8吨多重的钻机实在太危险,大家都有点紧张。大老远开到这里来,又等了这么久,难道就空手折返?大家实在不甘心,“无论怎么样都要试一把!”甲板上,万步炎与课题组成员紧急商议后,决定用1.5吨重的箱式取样器替代钻机, 先试试绞车的收放性能和4级海况下运行参数。
在颠簸不定的甲板最末端,面对脚下是深不可测的大海, 团队成员顶着风雨,相互配合,连接承重头, 安装密封舱,注入液压油,更换通讯缆,为在防止吊挂时晃荡,左右又用粗绳牵拉。风浪声、船上发动机的轰鸣声让对讲机根本不管用,绞车操控只能靠手势指挥。大姆指朝上,起!箱式取样器缓缓被吊起。拳头收紧,停!突然,右侧的拉绳断了,箱式取样器在甲板上方荡起了秋千!大家看着这一幕惊呆了。万步炎赶紧接过操控手柄,沉住气将取样器下放在收放平台支架上。更换拉绳后,取样器再次被吊起。释放拉绳,移动A架,绞车放缆,一步步箱式取样器浸入了大海。1米、2米……操作盘上数据跳到了75米。放缆、制动,再放缆、收缆,按下AHC按钮,测试涌波补偿,完成一系列操控测试和数据记录后,凌晨2点40,绞车收放操作完成。
海浪再次涨高,巨大的风力让船摇晃愈加剧烈,在船长的一再催促下,海大号紧急返航。回程途中, 一起随同参加科考试验、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陈奇博士感叹道:“今晚的作业见证了科大海洋装备科研团队的战斗力,彰显了大家征服大海的勇气和决心,这也算是520这天对大海的一种告白。”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 0731-58290394
邮政编码 411201
联系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桃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