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春雨浸润着科大的一草一木,花红柳绿,草长莺飞,这所园林式的高校,更加美丽。
校园里,有一行人,行色匆匆,边走边谈论着。走近了,依稀听到“学科建设”、“问题”、“解决”、“科学发展”等字眼。
这行人,正是由校党委书记肖国安、校长田银华带队,有关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他们的目的地是四个博士授予权建设学科单位。
自2008年底博士授予权建设单位以来,他们一直在思考的就是如何确定与实施博士授予权单位建设规划。于是,便有了这次学科建设专题调研。
以人为本: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
“求贤若渴是我现在的心情”,商学院院长刘友金急切地说,“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师资队伍。我们最需要的是高水平人才。”
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在学科建设综合系统中,是由人、财、物、科研、教学、成果等要素缺一不可,但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遵循“立足内部,借助外力”方针,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每年投入约800万元引进高水平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培养本校教师,鼓励提高学历和职称。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发展势头良好的教学科研队伍。
尽管采取了种种举措,但是对于一个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中的地方院校来说,仍然很难吸引和汇聚高水平高级别的人才,学术梯队也需要进一步构建。
“引进高水平人才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举措,不仅要引进博士、博导,更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学科办主任高文华的心情也很急迫,因为师资队伍亟须进一步优化。
“应用经济学学科的师资队伍主要是‘总量与梯队’还需要充实与完善。”他告诉记者。应用经济学现有教授23人,博士25人,在读博士1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3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7人。所有学科既要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也要通过“青年教师成长助推计划”、访学、进修、合作交流等措施,充实队伍数量,构建学术梯队,优化队伍结构。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筑巢引凤,巢了学科建设这个巢,希望能引进拔尖人才”。田银华诚挚地说。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切实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在切实稳定好现有学术骨干的同时,针对不同学科的现状、特点及需要,采取灵活务实的人才引进政策,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芙蓉学者”、“湘江学者”。对于博士授予权建设学科,甚至可以采取“特事特办”政策,为高水平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科研条件,让他们在这儿“生根开花结果”。(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