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要全面掌握煤炭开采的关键技术,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为建设‘两型社会’再立新功!”这是第二届中国高校资源开采学院院长论坛专家们的共识。
11月8日,论坛在湘潭盘龙山庄隆重召开,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资源开采专家出席就科学采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校党委书记肖国安、校长田银华、副校长刘德顺、唐果宁、陈安华热情接待了与会的各位专家。
肖国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对各位专家来校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指出,资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了物质生活,但也带来了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研究科学开采、科学利用,有效阻止环境的恶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摆在人类特别是资源环境工作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他希望各位专家就矿业发展战略、煤炭及其它矿产资源开采新理论及新技术、煤矿突水防治理论与技术、矿山安全对策及现代技术等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社会经济做出新的贡献。同时,他希望各位专家对为推动我校矿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一处处长朱旺喜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分析了目前矿业开采的现状,指出:“一切从矿业开始,未来仍属于矿业。”煤炭目前仍然是我国的主体和可靠能源。由于长期以来矿山开采活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造成地表下沉、大气和水污染、土地大量占用、水土严重流失,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矿区及周边地区前农牧业生产,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他希望各位专家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多为科学采矿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与会专家认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矿区资源高效、安全、绿色开发开采,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矿业开采的现状,他们提出:要着眼于采矿安全、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改革创新煤与瓦斯共采、保水开采、填充减沉、矸石处理等技术,提高矿山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建立煤炭循环经济和产业链。
据悉,从2005年开始,我校就与耒阳白沙矿区进行煤与瓦斯共采和邵东昭阳能源有限公司进行煤田充填减沉实验,效果良好。另外,我校的”急倾斜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新技术“先后在资兴、涟邵,四川的攀枝花、广西的合山、广东的梅田、安徽的新集、河北的开滦等矿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动压巷道围岩稳定理论与控制技术”成功指导河南平顶山、焦作、安徽淮北等矿区的生产实践,促进了安全生产。
本次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我校承办。
湖南经视、《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湖南教育网、红网、《湘潭日报》、《湘潭晚报》、湘潭在线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