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第20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田银华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离退休老同志们:
今天是我国的第20个教师节。在这个隆重的日子里,我们向在学校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为了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全体离退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并通过你们向全校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刚才,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热情洋溢的发言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崇高而神圣。古往今来,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比作园丁、人梯、铺路石等等。多年以来,我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倾尽爱心、精心育人、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的普通教师;忠于职守、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教育管理者和服务工作者;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老同志;脚踏实地、谦虚好学、实绩优异的教育新兵。在今天的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全国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和校教学名师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优秀教职员工队伍和这样一种教育团队精神,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有今天的兴旺和辉煌!此时此刻,我们特别应该向这些取得突出成绩、做出杰出贡献的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
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存在,是不可想象的。建立教师节,就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表现。我国历史上曾建立过教师节。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又将教师节改为孔子的生日8月27日。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名存实亡。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20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并把它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尊重,教师的待遇得到显著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20年来,广大人民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作出了不懈努力,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的作用日益显著;20年来,国家的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我们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已是风正帆悬,斩浪前进。
各位老师、同学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的激烈竞争,向教育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类型、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的教育新模式逐步成型,创新和竞争机制逐步深入到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就要担负起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任。
各位老师、同学们!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是大学赢得社会声誉的最宝贵财富,是大学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力量。我们经常援引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言来佐证优秀教师对一所大学的重要作用:“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哈佛大学老校长也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她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她一代代教师的质量。如果没有广大人民教师春风化雨的辛勤劳动,就不会有教育的现代化,也就没有湖南科技大学辉煌的成就和美好的明天。因此,在庆祝教师节的时刻,我们能够更深切地感觉到作为人民教师的无尚光荣,能够更清醒地体会到作为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也能够更明智地认识到我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那么,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大学何为?大学要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也要以广纳英才为要义。当前,我校实施了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内容的教学迎评工程,这是一项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发扬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系统工程。为了做好这件工作,我们必须将教师的因素摆在第一位。一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尊重可以激发感情。人之一生,孰能无师?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老师,恐怕到现在我们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尊重老师是作为一个社会人起码的道德要求。只有全社会将尊重知识、尊重教师作为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教师的自尊感和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工作才会劲头十足,日常生活才会愉悦欢畅。为此,我们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的观念,尊重教师,重视教学。二要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条件。教师的教书育人活动需要必要的客观条件。我们在强调提高教学质量、提倡尊师重教的同时,更应该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教师岗位很大的倾斜,希望以此来促进教学工作的进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与教育快速发展的客观实际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完善教学管理、干部人事聘任和分配办法等制度上着手,不断完善制度,规范执行;从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条件上着手,努力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理想的场所、良好的设备和先进的资料。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师者何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中有道惑,业中有业惑,传道授业的过程就是解惑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作为人民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解惑,解立德之惑,解立功之惑,解立言之惑。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一是要树立为师的光荣感、爱校的责任感和兴校的使命感。为师者,善为人也。教师是最光彩的职业,是最伟大的人群。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湖南科技大学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将满腔的爱校热情化作振兴学校的科学理念和实际行动,我们要在湖南科大这片热土上无怨无悔辛勤劳动、无私奉献,这个家园才会更加美好。二是要践行教书育人的真谛,努力培养在知识变革和社会进步中大有作为的大学生。《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话,“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这就启示我们,既要当好经师,又要当好人师,将经师与人师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当好经师,就要教好书,要当好人师,就要育好人。随着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发展,我们认识到,作为教师仅有知识是不够的,传授知识并非大学的终极目标,授业的目的在于传道,即希望学生在知识的习得和规范的训练中,养成理性的精神以面对选择和判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孔子有弟子三千,他以退者进之、进者退之,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让弟子于“侍坐”、“从游”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引导,在授业的过程中传道,更以光风霁月的人格和精神言传身教,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灯塔和启明星。古人所言的“从先生游”、“从先生学”,指的正是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三是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教师是传授知识、文化的主体。现代社会的知识变革和技术更新空前加快,教师要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就必须时刻占领这种变革和更新的前沿。古人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从“教”向“学”转变,将学习作为促进教书育人的手段,向书本学,向前辈学,甚至可以向学生学,再多学习一些哲学、管理学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再多掌握一些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做一名博学多才、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学生何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作用的。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不存在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教书育人,为了什么?我想绝大部分教师都有一颗博爱的心,他们都希望学生能够成为擎天之柱、架海之梁,因此,同学们学有所成,就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那么,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怎么做呢?一要为学日进。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求的就是抓住每一天每一个时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力求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进步,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这样日积月累才会发生质的飞跃,成就一番功业。正所谓“精韧不殆,日进有功”。二要为学日新。青春年少大学生是最富有挑战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变革领域的任何一点新的进步,都会深深地吸引知识分子精英和学生青年。我们的学习正需要创新的劲头,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形成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各位老师,同学们!在我们隆重庆祝第20个教师节的时候,我校全面开展迎接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工作的序幕已经拉开了,这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位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要以庆祝第20个教师节为契机,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热情地投身于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申报博士授权单位的工作中,为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奋斗!
最后,祝各位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