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南科技大学基本情况
湖南科技大学的历史肇始于1949年的湘北建设学院。目前,学校的雨湖校区,就是湘潭文庙和湘北建设学院所在地。此后,1958年成立湘潭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成立湘潭煤炭学院.湘潭煤炭学院1981年改名为湘潭矿业学院,湘潭矿业学院1997年改名为湘潭工学院,是原煤炭部在南方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具有较强的工科和社科基础。湘潭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升级为湘潭师范学院,是湖南省第二大本科师范院校,具有较强的文科和理科优势。2002年,湘潭工学院和湘潭师范学院两所具有相当办学实力的高校的资源重组和优势互补,筹建湖南科技大学;2003年,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实行中央与湖南省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一所学科齐全、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
自1949年湘北建设学院成立至今,学校已走过58年的办学历程,历经了艰难曲折,凝聚了几代科大人的智慧和艰辛。这58年,是学校成长和发展的58年,煤炭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师范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得到了大力发扬,孕育出科大人自强不息、矢志不移的优良传统。这种自强不息、矢志不移的优良传统,成为科大历经波折而勇往直前,几经艰辛而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
湖南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后,面对艰巨繁重的融合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领导、各位校友的关心和支持下,校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团结奋斗,有力促进了学校发展,学校合并融合快速圆满,办学思想更加明确,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科研实力明显增强,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思政工作成效明显,学校事业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呈现出“人心齐、人气旺、风气正、事业兴”的喜人局面。
目前,学校设有19个学院,7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在学科门类体系中,只暂时缺少军事学和医学两个学科门类。有采矿工程等8个国家特色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等7个国家管理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等7个省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等12个省级重点专业。有4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29个省市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3万多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约2600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人,教授200多人,副教授40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近1000人,其中博士209人。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资助计划或人才奖励的教师167人次,首届全国高校百名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专家3人,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5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01人。
学校占地面积3100亩,其中新征地1000多亩,学校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8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多元;全校藏书总量270万册有田径场4个,体育馆3个;已建成了较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远程教学系统。
学校目前有5个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3个校级科研所,获得了武器装备科研许可证。近年来承担科学研究项目150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0余项。获国家和省级科研成果奖50项。出版专著11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6000余篇。学报自科版被认定为中国科技精品期刊,社科版所发论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量在全国高校2004年排名第25位,2005年排名第6位。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原创性及标志性科研成果明显增加。
学校同美国哈丁大学、英国佩斯里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选派了46名中青年教师赴国外留学或进行短期访学、进修,邀请了30余位国外专家来校讲学。
今年5月,教育部正式确定我校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目前,我们湖南科技大学在全国6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综合排名中居第125位,其中,有6大门类进入或接近全国100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和声誉明显提高,在湖南的本科录取线由二本压线上升到省内二本工科排名第一,文科排名第二,接近一本线,同时,在福建、吉林、甘肃三省已列为一本招生。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学校校园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园林的美丽。雨湖校区红墙黄瓦的文庙是湘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弦歌不绝,浸润着湖湘文化的精髓;学校主校区为风景秀丽的生态型、山水型校园,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过去58年,我们走过了艰难奋进的光辉历程,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12月14日到15日,我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湖南科技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提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湖南建设教育强省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求真务实,奋发进取,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校友会的筹备工作情况
校友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的支撑力量,校友事业是学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2003年8月,湖南科技大学合并组建成立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友会工作,成立了校友会筹备领导小组,并由对外联络处专门负责校友联络的日常具体事务,开展校友会的相关筹备工作。几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积极支持各地校友会或校友联谊会的建设。四川、广西、重庆、湖南浏阳等地先后成立了校友会,校友联络办公室同各地已成立的校友会或校友联谊会加强了联系,并协助各地筹建校友会或校友联谊会。2005年和2007年,学校相关负责人先后参加了北京校友会和广州校友会的成立大会。
第二、积极筹建并正式开通运行湖南科技大学校友网站。近年来,学校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校友信息和资料,历届校友的信息库已经录入完毕,湖南科技大学校友网站已开通。经过进一步完善,2009年前将完成新版《湖南科技大学校友录》的编辑工作,届时,校院(系)校友联系网络将全面系统地建立,更方便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
第三、积极向兄弟院校校友会学习与借鉴。几年来,分别走访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校友会,学习校友会建设的宝贵经验。
第四、向湖南省民政厅、教育厅申请筹备成立湖南科技大学校友会。学校组织部分校友以发起人的名义向省民政厅、教育厅递交了申请书,报送了相关人员的基本材料,起草了《湖南科技大学校友会章程(草案)》等。我们的申请得到了省民政厅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省民政厅于2007年6月20日下达了“社会团体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同意湖南科技大学筹备成立校友会。
为做好校友会工作,学校成立了校友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由全体校领导、各学院党委书记、校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及部分校友代表组成,校党委书记肖国安同志和校长田银华同志担任组长,负责校友会的筹备及成立工作。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多次举行会议,讨论修改校友会章程。在各学院推荐和征求各地校友意见的基础上,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推荐了湖南科技大学校友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提出了校友会理事会候选人的建议名单和校友会章程草案交本次大会审议,并将根据具体情况和发展需要,适时增补。学校安排了专项经费,保证这次校友会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校友会筹备工作得到了省民政厅、教育厅领导,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研究会,兄弟院校校友会,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在此,向所有给予我们支持的领导、朋友和校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三、校友会近期工作设想
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校友的需求服务是湖南科技大学校友会的宗旨。如何加强校友会自身建设、密切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广大校友在母校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中的作用,是湖南科技大学校友会和广大校友长期的工作。学校关于校友会近期工作的设想是:
(一)建立二级校友联络机制,积极主动地开展校友会工作。
建校58年以来,母校为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分布在国内外各行各业。我们要采取校院二级协同联络、学校校友会和各地校友会互通信息的方式,积极筹建全国校友联络网,尽可能把广大校友团结在各地校友会和学校校友会周围。对已建立校友会的地区,我们要积极配合他们开展工作,对尚未建立校友会的地区,我们要帮助他们尽快筹建地区性校友会。
(二)重视校友资源,凝聚校友力量,实现母校与校友之间的双赢。
广泛联系校友,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友会在促进交流、加强合作方面的独特优势,利用网络和其他渠道,搜集整理校友信息,特别是要搜集整理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殊荣、自行创业业绩斐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并为社会做出特殊贡献、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成就突出、品德行为作出表率的校友信息。我们不仅要重视校友的有形资源,更要重视校友的无形资源;不仅要认识和重视校友对于母校的物质资源作用,更要充分认识和重视校友在扩大母校影响、提高母校社会声誉、弘扬母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推动母校在教学和科研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拓展母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空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抓住当前校友工作发展的良好时机,创造性地开展校友工作,大力宣传校友工作的重要性,凝聚广大校友的力量,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为弘扬爱校兴校,回馈母校的理念,校友会将在适当时候设立校友基金。用来改善教学条件,支持科学研究,扶助贫困学子,让校友们充分表达对母校的深情厚意,让学弟学妹切身感受到校友的一片爱心。学校校友会还将设立校友论坛,不定期邀请杰出校友返校讲学,指导学弟学妹成才。
同时,我校很多校友都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为促进母校与校友们共同发展,校友会将充分发挥作用,为学校与校友所在企业牵线搭桥,利用母校的人才优势与科研实力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发展壮大。
(三)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切实加强对校友工作的领导,提升校友工作的地位。不断夯实校友工作的基础,规范校友工作的组织建设,合法开展各项活动。逐步形成从上至下、相互协同、紧密联系的校内工作网络和校友工作队伍。
正确认识当前校友会工作的客观状况,明确工作目标,努力做到三个服务,即服务于校友、服务于母校、服务于社会。力争把校友会办成温馨的校友之家,开创求真务实、奋发进取的校友工作新局面。
2009年,母校将迎来60周年华诞。广大校友将相聚母校,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校友会一定要进一步扎实做好工作,团结各地校友,为母校60 周年华诞献计献策。
当前,学校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期和重要的机遇期。我们相信,校友会一定能在第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团结协作,全面开展校友工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影响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