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首页>新闻头条

成果丰硕 捷报频传

日期:2007-12-22 浏览:70

  编者按:今年是我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年”。一年来,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共同奋斗,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项工作均有长足进步,成果丰硕,捷报频传。本期校报头条集中报道近期一批成果和典型,借以向我校第一次党代会献礼。

  希望广大师生员工奋发进取,再接再厉,为把我校建设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之一:获教育部高等学校8个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报讯   近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评审结果揭晓。经专家评选,我校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的“采矿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获批“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它们分别是: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商学院的“经济学”专业;土木工程学院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安全工程”专业;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自动化”专业;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学”专业(自筹)。获得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专业都有经费资助,每个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分4年度共计支持经费80万元,每个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分2-4年度共计支持经费20万元。

  启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在我国是首次,它是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旨在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引导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办出特色。特色专业建设点共 3000个左右,分“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两种类型择优遴选。“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目标是,依据国家需要,在优先发展、紧缺专门人才和艰苦行业中,选择相关若干专业领域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一批急需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目标是,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

  “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软件工程、植物生产类、金融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师范教育类等专业领域遴选,申报材料直接报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全国共获批500个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南省共有6个专业获得。“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为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的本科专业,也可为二级本科专业类。按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和地方高等学校分配名额,分开操作,其中,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安排850个,地方高校安排1650个,由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组织专家评审推荐,推荐结果以公文形式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已遴选为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专业点不再作为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重复支持。(邹平辉   蒋云霞)     

 

之二: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8项

  本报讯  近日,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传来喜讯:教育部200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评审结果揭晓,我校有8位老师的课题被批准立项。其中,谷洪波、李石新、龚日朝、赵行良、王友胜5人获规划基金项目,曹休宁、肖雁飞、周险峰3人获青年基金项目(具体见下表)。获此项目的数量较去年相比翻了一番。

  据悉,规划基金项目申请者,应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在编在岗教师;青年基金项目申请者及参加人员,应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不超过40周岁。(张志兵)     

 

之三: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本报讯 近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传来好消息,我校侯进军教授指导的代表队(队员:史海孔、姜彦、陈经勋)喜获全国一等奖,创我校参赛史上最好成绩。陈洁老师指导的代表队(队员:王佳林、刘雄伟、胡兆虎)获得全国二等奖。

  本次竞赛本科组全国共评选出一等奖199项,二等奖687项,其中湖南赛区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28项。          (石伟芬)     

 

之四:在第十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创佳绩

  本报讯  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19日在天津南开大学落下帷幕,我校选送的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便携式位移/加速度振动信号检测与分析系统》(作者:蒋玲莉、廖传军、邱伟良、李萍,指导老师:尹喜云、杨书仪、文泽军)在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这是我校历届参加“挑战杯”竞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另外,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光纤光栅多功能传感综合实验教学系统》(作者:曾红艳、肖钊、刘炎俊、王乐,指导老师:朱萍玉、胡小平、毛征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浏阳花炮的个案分析》(作者:林特、向思思,指导老师:曹休宁、刘友金)荣获三等奖。

  “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它以其高档次和大规模被誉为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奥林匹克”。(邹平辉   舒艳   刘璐)     

 

之五: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多项获奖

  本报讯  11月17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校11件作品获奖:肖梅、杨黎操、蔡菲萃、谭浩同学的作品《健康的人,幸福的家——555不锈钢器皿品牌宣传推广策划案》(周平老师指导)获得策划类三等奖;刘素波同学的作品《灰姑娘之白瓷杯版》(曹佳骊老师指导)获得网络类三等奖;李佳同学的作品《畅游篇》(赖积船老师指导)获影视类优秀奖;另外,王亚男、廖宇、翦卯春、丁常青、林锦水、童莎莎、伍登良、陈思等八位同学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从获奖数量和获奖等级综合来看,我校均排在湖南高校前列。这是我校在本次大赛湖南赛区选拔赛中取得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0个优秀奖的好成绩之后,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佳绩。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是教育部继理工科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后,推出的与产业结合的文科类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赛事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是面向全国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的一项群众性的广告创意与设计的实践活动,是目前我国艺术设计领域参赛学生最多、涉及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大学生设计竞赛之一,也是目前高校最权威的赛事之一。本次大赛在全国共设有24个分赛区,从1月份正式启动到11月颁奖典礼结束历时10个月,来自全国近千余所高校参加了比赛,共提交作品4万余件,入围总决赛作品7200多件,获等级奖及优秀奖作品1568件,其中一等奖36件,二等奖93件,三等奖227件,优秀奖1212件。

  在我校教务处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支持下,商学院、艺术学院师生积极参加了本次大赛,共创作作品300余件,历经学校、湖南省分赛区、全国大赛组委会层层选拔,最终取得较好成绩。通过此次大赛,我校扩大了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丁志丛)     

 

之六:《湖南日报》报道我校破解大学生“五困”难题工作经验

  本报讯  11月15日《湖南日报》以《“校园生态”建设点亮成长“心灯”》为题,报道我校破解大学生“五困”难题的工作经验,篇幅长达2000字,并被中国教育新闻网转载,广泛传播。

  文章指出,我校针对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的“思想困惑、经济困窘、心理困扰、学习困难、就业困境”五大问题且“五困”环环相扣的实际情况,从根源入手,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努力建设“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真正的和谐校园,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学、科研、育人相得益彰。

  报社特为此编发了《棋高两着》的编辑短评。评论指出,“湖南科技大学的探索新颖而又执着,——建设生态文明,堪称棋高两着”:首先高出一着的是把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从贫困转向“五困”共解,把大学生们的各种困惑都纳入了思想政治工作范畴,一环入手,环环联动,从而使人人相关,个个受益,思想政治工作就此而鲜活;更高出一着的是把“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从解除贫困等起码的生理失衡入手,进而做起了心理平衡,人格文化,和谐校园建设等。这样,不仅仅把生态文明理解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看成是人与经济,人与事业,人与社会等各种关系和谐共处的总和。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破解“五困”,就不但能够治标,更能够治本。

  我校“解五困,促成才”的做法,在全省高校贯彻中央16号文件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典型推介,受到省领导和高校同行称赞。(张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