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省级三好学生标兵”李柳英同学
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掌握它的宽度;无法控制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预知它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这是“省级三好学生标兵”李柳英同学在“芳菲之歌”优秀女生报告会上的一段发言。
作为人文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校优秀学生标兵,校文科“十佳讲课能手”,多次专业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李柳英有太多让人羡慕的成绩,但她总说自己是个很普通的人。的确她没有让人惊艳的外表,没有让人激动的豪言壮语,然而她的朴实、真诚却能让你感受到一个当代优秀大学生的风采。
梦想铺就成功路
李柳英是个有目标的人,她善于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她不愿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碌碌无为。因此一进大学,她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大一,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大二要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三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充实,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
有了目标,就像在大海上航行有了灯塔。李柳英一直为自己的目标、梦想奋斗。她坦言自己今天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就是因为定下了目标,并为之努力。
风雨无阻自习路
李柳英是个很刻苦的人,对于学习她似乎有使不完的干劲和热情。每天的早晚自习对她来说就像一天要吃三顿饭一样,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寒冬酷暑,她的身影都会出现在教室或是图书馆里。这样做一天两天不是难事,难得的是三年来,她一直坚持着。她说如果有一天不去自习,就会觉得心里痒痒。有人说李柳英是个耐力极强的人,可以连续在教室自习上三四个小时。李柳英说她每天的自习都有任务,既然坐在教室里,就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如果感到特别疲倦时,她会出去走走,散散心,这样更能提高学习效率。正是有了这样的恒心和毅力,李柳英一次性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测试,专业成绩在班上也名列前茅。
也许人们只是看到她取得的成绩,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她付出了多少努力。李柳英认为,在学习的路上,谁耐得住寂寞,谁经得住辛劳,谁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工作学习两不误
李柳英不是一个只懂得埋头苦读的学生,她觉得在社会竞争中,仅仅懂得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大一时,她就担任了班级学习委员;大二时,通过竞选当选为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在担任学习部部长的一年里,她出色地完成了“新生普通话比赛”等活动的组织工作,使自身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她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大三学生会换届时,她成功当选为人文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在她看来工作不会影响学习,因为她懂得如何“提高效率干事情”。通过工作她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认识了一些朋友,她说朋友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贫穷的人。
成长中的良师益友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李柳英说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感谢寝室的同学。她们寝室的同学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二英语四级测试时,她们寝室一次性就过了六个。正是因为有这种环境,让她觉得自己如果偷懒就会落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李柳英说她的父母是她的知音和老师,他们教会她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李柳英的妹妹同样也是位优秀的大学生,在求学的路上,她和妹妹互相鼓励,一起进步。李柳英说她有今天的成绩,还要感谢她初中的语文老师。当年,她因为考试发挥失误只进了一所普通中学,是那位语文老师发现了她,把她从一个平凡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走自己的路
也许很多人认为像李柳英这么优秀的人考研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她却有不同的想法。在采访中,她告诉我们,她不准备考研,她渴望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她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去香格里拉当一名小学教师,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