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获得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9个,总成绩排名第二,并成功转让2项成果
本报讯 12月12日晚,备受关注的湖南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我校圆满地落下了帷幕。经过竞赛评委会严格细致的评审,在参赛的223件作品中,有6件获得特等奖,17件获得一等奖,46件获得二等奖,115件获得三等奖。实力雄厚的中南大学获得冠军,接过了“挑战杯”。我校亦取得骄人成绩(具体情况见本报2版),名列总分第二,成为省属高校最大赢家。
大赛上,我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黄家厚等同学设计的《多芯重锁防盗锁头》获得特等奖,裴德先撰写的《用吴文俊消元法获得非线性Schrodinger的方程的精确解》和黄少君、李雯撰写的《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获得了一等奖。在5项转让成果中,我校占了2项,其中《基于PFGA的多功能电子仪器》转让金额高达100万元人民币,而《基于ARM嵌式数字万用示波表》也成功转让;此外,《混凝土箱桥梁竖向预应力作用下腹板应力场分析》等2件作品获得二等奖,《整合开发齐白石文化的价值与方案研究》等9件作品获得三等奖,我校代表队还一举夺得本次竞赛的“团体优胜杯”和“特别组织奖”。
作品展示会是本次终审决赛的重要部分,共展出了全省23所高校的185件参赛作品。参赛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创下了我省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新高。以中科院院士刘友梅为评审委员会主任的评委会专家深入展区,详细了解展出作品的特点及其使用前景,并认真观看了模型演示。专家们对部分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作品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如国防科技大学的《无人驾驶汽车与道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我校的《基于FPGA的多功能电子仪器》和湖南理工学院的《高楼不间断逃生装置》等;参赛论文独到而又具可行性的见解也引起了评委们浓厚的兴趣。
参加此次“挑战杯”的选手也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特别是他们扎实的基础知识、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及其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同时,参赛选手们越来越重视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较多作品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有的还和产权相结合,即将投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