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首页>新闻头条

增强核心竞争力 坚持可持续发展

作者:党委宣传部 日期:2005-09-09 浏览:21

 

——访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肖国安教授

    编者按:6月20日,《光明日报》“大学书记访谈”栏目发表了采访我校党委书记肖国安教授的访谈《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肖书记在访谈中,回顾了学校合并融合以来的经验、做法,向全社会介绍了学校的现状、今后工作的思路及我校的发展目标,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日本报特转载此文,以飨广大读者。
    湖南科技大学2002年由湘潭工学院和湘潭师范学院两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合并组建而成。三年过去了学校合并后所产生的合力正在日见彰显显示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日前,我们采访了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肖国安教授。
    两校合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遇到过什么困难?
   组建和发展湖南科技大学是师生们的共同心声。两校合并达到了优势互补、实力相聚的目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两校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初期也面临一些困难。一是复杂性。合并的学校大都存在以下的矛盾即由分到合的矛盾过渡期的惯性和稳定的矛盾尊重两校办学传统与提出新的要求的矛盾双重领导机构并存与统一领导的矛盾等。二是艰难性。包括观念的碰撞情感的冲突,利益的调整等。三是长期性。合并融合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将合并融合分为三个层次。表层融合如名称、机构、干部、学科等内层融合如制度、规范、指挥、习惯等深层融合如情感、观念、理念、价值取向等。我们的体会是合并融合只能有计划、分步骤实施。领导班子任务重、压力大既要任劳又要任怨。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融合求发展以发展促融合”。主要做法是“高举科大旗帜树立科大意识抓住发展主旋律以发展促进融合稳步推进合并积极加快融合统一规划部署分步组织实施”。我的主要体会是民心民意是合并融合的基础,领导干部是合并融合的核心纪律约束是合并融合的保证。合并之初我们确实面临上述的一些困难但我们狠抓学科建设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狠抓管理队伍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提高和发展是“纲”纲举则目张。
    两年多来学校的融合、发展进展顺利形成了“人心齐、人气旺、发展快”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学校竞争力明显增强。现在学校占地面积3107亩,建筑面积64.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房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7亿元。图书馆藏图书145万余册,订购中外文期刊3257种,建有多种期刊集成数据库、电子阅览室和先进的校园网络等。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000多名。设有19个教学院,25个研究所。
  二是办学格局及运行机制已基本建立。这主要体现在领导班子建设坚强有力、制度建设卓有成效等方面。建设一个团结务实、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学校的关键。我们真正做到了党政分工、集体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了党政团结协作的良好局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学校的重点。学校一成立,我们就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现已出台了151个规章制度,为依法治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师资队伍状况逐步改善。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师资的质和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之一。学校共引进各类人才200余人,其中教授、博士或硕士占60%。现在,学校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244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166人,副高职称人员38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6人,另有在读博士143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71人。先后聘任76名国内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其中有两院院士11人。学校现有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师24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入选专家15人,省部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86人。有博士生导师1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281人。
  四是学科建设显现喜人局面。目前,学校拥有65个本科专业,分属理、工、文、史、法、经、管和教育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6大学科进入或接近全国100强。学校现有有机化学、中国古代文学、机械设计理论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有采矿工程等7个国家管理专业,机械设备与健康维护等2个省重点实验室,采矿工程等8个省级重点专业,设有产业经济研究所等4个省级研究基地。现有本科专业6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个,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历届省硕士学位论文随机抽查中,我校被抽查的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结论均为优良,历届硕士毕业研究生在校期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3.2篇,应届硕士毕业生考取博士生的比率为56%。
  五是教学秩序稳定。我们进行专业调整和专业计划的修定,健全教学管理体系,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并以迎接2006年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力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此外,学校教研成果突出,2003年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2004年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我校的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在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居全国307所参赛高校中的并列第25位。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电子设计、建筑设计、英语演讲等比赛中也获得了优异成绩。
  六是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近5年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各1项。被SCI、EI、ISTP收录400余篇,出版专著和统编教材107部。目前承担科研项目83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攻关项目、“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83项,其他项目497项。
  和湖南科技大学同一类型的学校,都面临着一个再发展的问题。目前:大家都面临怎样的形势?    

    答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被公认为跨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发展时代必定是“群雄逐鹿”的时代。第一,全国高校合并、调整已进入尾声,100所左右的重点大学进入“211”工程,一些单科性学院调整、发展为多科性、综合型大学。第二,我国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模式,已经实现了四个转化。即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由学科膨胀到结构优化,由层次提高到体现特色,由快速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等。竞争已悄然开始。
  此外,我们还必须应对“三个变化”和民办教育对公办教育发展带来的强大的冲击力。这“三个变化”一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程度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再是过去那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状况,已经走向了社会的中心。当今高校必须履行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而这几个方面,都必须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二是政府、学校、学生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现在高校是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依法自主办学。学生应当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成为服务对象,服务的主体,三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找不到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规格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准备怎样去迎接这些考验和挑战?所制定的“621工程“内容是什么?
   学校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刻,校党委一直认真思考的问题是“建设怎样的科大,怎样建设好科大”。我们的工作方针是“改革、提高、质量、特色“改革即转变观念,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运行机制。提高即提高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质量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特色即彰显办学特色,改革是动力,提高是目的,质量是根本,特色是生命。什么时候都必须坚持以“提高”总揽学校工作的全局。
  为此,我们制定了“621工程“计划。它的主要内容包括6个方面的21个问题,即树立一个目标“省属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明确两个定位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和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建设三个基地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基地。抓住四个重点教育质量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处理好五个关系规模与质量的关系遵循教育规律与遵循市场规律的关系,严与宽的关系德与才的关系党风与学风的关系。落实好六条措施以人为本依靠群众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从严治校 ,严谨治学;强化科研,提高水平;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立足长远,稳健发展。
   所有这些做法的立足点是什么,或者说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一句话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类的福祉。对于高校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将求索不已稳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基本实现预定的办学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科学研究基地成为“省属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光明日报》记者 余海波  通讯员 袁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