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9日,湖南省科技厅在我校组织并主持召开了由我校完成的“深井动压软岩巷道底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项目技术成果鉴定会。项目组成员冯涛、王卫军、朱川曲以及我校副校长刘德顺、科研处处长陈安华等参加了此次鉴定会。
鉴定会的专家组成员有中南大学刘宝琛院士、潘常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侯朝炯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勾攀峰教授,江西萍乡矿业集团的教授级高工岑代全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其中,刘宝琛、潘常良、侯朝炯分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鉴定委员会专家将坚持“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注重质量、讲求实效”这二十字方针,在同类研究、国际范围内把握技术水平。
在刘宝琛院士主持下,本项目组主要成员、我校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王卫军教授介绍了项目的主要内容及应用情况。来自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葛泉矿的代表说道,整个项目基本满足生产需要,降低了生产成本,近几年为该公司节省资金达1500万余元,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他同时希望可以继续与我校合作,解决技术难题。鉴定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研究报告和应用情况,通过审阅资料、质疑和讨论,认为我校的这项技术成果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完善底鼓控制技术。
据了解,煤矿是我国的第一能源,我校由冯涛教授带头的深井动压软岩巷道底鼓机理及控制技术课题研究小组历时五年,深入研究了底鼓力学原理,提出了新的底鼓控制技术原理及技术。并先后在平顶山、邢台、萍乡、群力、牛马司等矿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均取得了预期的控制效果,取得直接经济效益5227.89万元,并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消灭了巷道翻修带来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困扰这些矿区多年的深井动压软岩巷道底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