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06年4月22日凌晨1点20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大学“阳光教授”孟二冬因恶性肿瘤进入晚期,医治无效,在京逝世,年仅49岁。孟二冬教授在为师、治学、支教、为人等各个方面的感人事迹受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引起了教育界以及全社会的强烈反响。日前,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先后发文(教育部教师厅[2007]1号文件、湘教发[2007]14号文件),要求在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的精神。我校也于近期发出了《关于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回信,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的通知》(科大党发[2007]8号),要求各级党组织、各学院、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深刻领会回信精神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期望转化为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和服务教师,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通知》同时要求全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回信精神,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师德建设、教风与学风建设等活动,深入开展向孟二冬同志学习。
为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校的通知精神,我校各级党组织、各学院、各部门近期积极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了系列向孟二冬教授学习的活动:学校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习回信精神列为了近期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各基层党组织把学习贯彻回信精神放在了近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各学院、各部门纷纷召开专题学习会和座谈会,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回信精神,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我校师德教育工作。学生支部组织成员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纷纷表示向孟教授学习,不辜负总书记和党中央对青年学子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全校上上下下迅速形成了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孟二冬教授的热潮。
4月23日,人文学院党委学习中心组结合师德建设、学风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学习了孟二冬的先进事迹。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孟二冬,就是要学习他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远大志向;学习他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牢固树立人民教师的远大理想,自觉努力地加强学识修养和师德修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该院教师还联系本院实际情况,共同探讨了如何在工作中学习、发扬孟二冬精神。
4月23日,商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了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精神。该院党委书记在专题学习会上指出,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回信对广大教师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对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他认为,高校教师特别是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要有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精髓的学识和能力;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拥有高尚的人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学院党委中心组其他成员在会上畅谈了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4月24日,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习了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该院党委书记要求全院教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增强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像孟二冬老师一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淡薄名利,潜心治学。该院老教授们则希望学院所有教师都能学习孟二冬教授那种“板凳应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科研和治学精神。青年教师们表示,会尽其所能、倾其所学,接过孟老师传给年轻人的接力棒,在教育事业这片热土上继续耕耘。
法学院近期组织本院师范生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和学习方永刚先进事迹的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孟二冬教授和方永刚的先进事迹,使广大青年学子对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师范生培养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参加学习的师范生表示,在将来工作中自己会以孟二冬教授作为自己的榜样,做一名像孟二冬和方永刚那样的优秀人民教师。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学生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也于近期集中学习了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同学们表示,孟教授用自己的生命与坚持教会了我们做人要善始善终、勇与担当的人生道理,而总书记在信中对孟教授女儿的期许更是对当代年轻人的嘱托。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该以孟二冬教授为榜样,认真学习,保持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努力将自己锻造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期望。
据悉,其它各学院、各部门也将按计划陆续开展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活动,积极向孟二冬教授学习。
[相关链接] 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简介
孟二冬,1957年生于安徽宿县,中共党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骨干教师。多年来,他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高尚人格的楷模,被北京大学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标兵”荣誉称号。
孟二冬教授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潜心治学,陆续出版了《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登科纪考〉补正》等多部重要论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400多万字,获国家图书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等多个奖项。
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3月,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教学的工作。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出现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医生做出“禁声”的医嘱后,他又强忍病痛站在了讲台上。除了坚持为中文系130多名学生每周讲授10学时的必修课外,孟教授还为该系教师开设了《唐代科考》选修课,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与该系教师座谈,为推动石河子大学中文学科建设出谋划策。2004年4月26日,孟教授在剧烈的咳嗽中,在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后倒在了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上了食管恶性肿瘤。5月2日,孟教授被紧急送回北京接受首次手术。其后,因为病情不断加重,他先后接受了两次大手术。在以顽强力量坦然面对病痛折磨的时候,孟教授仍挂念着万里之遥的师生。知道石河子大学中文系师生文献资料紧缺,他就让爱人自费刻录了200张古籍资料文献光盘,托人捎给他们,确保师生人手一张,还让爱人买了20多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三经注疏》等文学经典及100多套电子版《四库全书》送给学校图书馆。重卧病床的孟二冬还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积极安排自己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去石河子大学为本科生开设讲座。 (何娜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