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吴晓文科研团队:对“症”下药才是良方

“我们国家电网正处于迅猛赶超国际最新技术的时期,很多问题具有特有特色,既不能也无法照搬别人的方法。”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吴晓文博士团队分析道。这个包含四位85后和90后年轻博士教师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团队,瞄准能源建设主战场,聚焦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电力设备噪声与振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立足电网设备智能运维检修实际需求,积极加强企业交流合作,发挥高校科研优势,赋能企业助力产业发展。


图片1_副本.png

吴晓文、谢斌、谭庄熙在株洲风电事业部开展需求调研


图片2_副本.png

吴晓文、贺悝、谭庄熙探讨储能电池安全监测问题


靶向解决,服务企业需求

“电网的运维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团队成员谭庄熙介绍到,“一方面国外的技术团队起步早、经验丰富,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建立自己的特有优势;另一方面,国家电网处于迅速赶超的发展阶段,因为国情不同,出现的问题也与其他国家探索过的问题不同,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探求一条适合我国的电网运维的研发道路。”面对这两只“拦路虎,吴晓文团队决定以实际运行需求为导向,又根据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进行论证,在具体的实验中考虑技术与经济的折中方案,尽量使得团队的创新点既可以落地又能具备一定的优势。


“对症下药才是良方。吴晓文说到。局部放电、过热、异常振动、直流偏磁、机械松动变形等等都是电网设备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的缺陷。例如开关类设备的接头由于接触不良产生过热问题,温度超过接头能够承受的最大温度后容易导致接头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下降、接头烧蚀、产生短路故障,导致设备停电。吴晓文指着电脑上的结构图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这种实际需求,对接头发热状态进行评估,提前预警,防止停电事故发生。”为了抓住企业的需求核心,团队常常共赴企业调研,加强技术交流;深入生产一线,获取当前产业需求…… “我们会定期组织团队碰头会,沟通交流最新的科研进展,讨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和方向申报科研项凝练科学问题,重点是针对性地提方案、做研究。”吴晓文说


通过对企业需求的明确掌握,开展电力设备多物理耦合分析、智能传感、智能诊断技术、设备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团队的成果显著。2022与南京谷贝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就“户外GIS红外图谱智能去噪与过热缺陷诊断研究”项目签订技术研发合同经费30万元20212022年间,该团队与企业签订技术研发合同110余万元,累计横向合同进账60余万元。同时,与多家企业就风力发电机组、水电机组状态监测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吴晓文团队的对外合作交流取得阶段成效


抓住时机,探索“双碳”新领域

为服务“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科大力量、发出科大声音,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正积极谋划储能电池安全监测实验室建设,吴晓文团队当仁不让地负责起了实验室的建设。“行业内对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都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团队的每一步都是自己去探索和实践的。” 团队成员贺悝说到。通过多次组会交流,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半年的调研后,最终确定了集中优势、特色鲜明、符合国家未来战略需求的研究方向。“未来我们准备就储能并网策略、储能电池热失效机理、储能电池安全监测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吴晓文谈道,“力求建设服务新型电力系统,解决储能电池安全问题,发展电气专业,逐步形成电气专业特色,提高学科影响力。”


“离梦想近了一步,但我们也很清楚接下来的工作只会更加艰巨和复杂,在这条未经开辟的道路上,风险不会减少,需要时刻保持耐心和理智。” 潭庄熙认真地说到。在摸索过程中,许多项目都是全新的技术问题,涉及机理研究、试验研究、数据分析、算法研究、设备研发、软件开发、成果应用等多个方面,团队成员往往要花很多精力重新学习一门技术或者研究一个新的内容。“幸好我们是兴趣相投、想干事能干事的一群人,能根据专业发展现状谋划一个发展方向,合理化成员分工,各自负责不同的研究领域,相互协作,互为支撑。“吴晓文说到。


人员少、任务多,教师的身份又承担了不少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协调好教学、科研时间。除了科研内容以外,团队还会分享教学经验,讨论如何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课程思政的开展,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水平,以研促教。“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这是团队对待科研和教学的共同追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353”发展战略,向国家重大能源战略靠拢,也为实现理想和价值,奉献热量,“即使再辛苦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动力和自豪。”贺悝说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