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应邀来校分别作“辅导员职业发展与研究能力提升”和“新中国7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与展望”主题讲座。
上午,“明月讲坛”在立德楼A附楼五楼报告厅开讲,冯刚做客“明月讲坛”第十六讲,副校长胡石其出席并主持讲座,全体专职辅导员到场聆听。
胡石其对冯刚教授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讲座对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他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全体与会人员能够深刻领会讲座内容并融入实际工作,切实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讲座伊始,冯刚以辅导员誓词为引,指出辅导员要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关注实际问题的研究者,秉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时而新的“三因理念”,直指学生本心,了解真实的学生。同时,他表示,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和时代特征三个维度的统一。
辅导员要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具备交叉学科视野,注重协调育人、合力育人,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中提升科研能力。同时,冯刚强调,要把握好政策设计与实践问题、政策设计与其解决对策的相互关系,明确价值追求和成长定力,开展职业能力和胜任力建设,在发展的多元选择中选取最恰当的生长点,推动大政策环境的合理优化。
冯刚表示,要科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结构,适应育人主体多元、育人场域多样、育人方式多态等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结构的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是促进和培育青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辅导员要从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来加强青年教育,从着眼青年成长成才来设计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政治、历史、文化、心理多维度视角来教育培育青年。
下午,冯刚应邀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作学术报告,报告会在立言楼A附楼五楼报告厅举行。副校长李琳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怀友、全体研究生及教师到场参加。
会上,冯刚通过梳理不同阶段党对高校办学的基本要求、高校党的领导架构以及历届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强调了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以及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及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内容,他认为应围绕人才培养中心环节,科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他表示,思想政治工作要关注时代变化特征,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同时,他强调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力量,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机制。
吴怀友在总结中指出,冯刚教授的报告精彩生动,理论联系实际、文本与现实结合,把新中国7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经验启示以及趋势未来讲的全面丰富而且通俗易懂,给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理论学科建设很多启发。
新闻链接:
冯刚,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社科重大委托研究项目多项,参与中央相关文件政策的研究制定,参与起草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和31号文件《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出版《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内生动力》、《德育新视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多部专著,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重要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等教育管理和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