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曾艳兵来校讲学
10月1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艳兵受邀做客“人文大家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95讲,他以《鲁迅与卡夫卡》为题在立言楼B4-1会议室畅谈了自己对于两者之间区别与关联的见解,我校人文学院汉语言专业师生代表到场聆听、细品文学魅力。讲座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李胜清主持。
“比较文学即为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学作品所存在的关联进行探究,我们应持以辩证的态度去研究对比文学。”曾艳兵以介绍对比文学的定义入手,阐明了他心中的对比文学辩证观。由于难以证明卡夫卡与中国文化之间是否存在文学往来的缘故,曾艳兵指出我们对于卡夫卡与中国文学的比较研究应要从影响层面上升至更高的平行层面,即对两者的具体作品展开探究。
卡夫卡曾给父亲写下长达三万余字的亲笔信,鲁迅著有的《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卡夫卡学习法律,从事保险工作,鲁迅曾赴日学医,两人却终献身于文学事业;鲁迅结婚生子有家庭,卡夫卡却保持着独身;鲁迅四处漂泊有着丰富阅历,卡夫卡却被布拉格所“禁锢”……就卡夫卡与鲁迅两人的出身背景、成长环境、经历阅历、文章作品等多个方面,曾艳兵辨析了两者之间的同与不同,并明确指出:鲁迅和卡夫卡是属于同一时代的两位伟大作家,两人之间存在的许多相似点与不同点都值得大家去深刻挖掘。
曾艳兵展示出鲁迅笔下的《墓碣文》与卡夫卡所著有的《一场梦》,以两文中的“墓碣”与“墓碑”为切入点,阐释了他对于两者间比较文学的研究。一场“我之梦”与“他之梦”之间的区别,曾艳兵认为两位作家对于梦的关注与描写均是对精神及灵魂的思考探究,同时也是受当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所至。再从两文中所广泛运用到的写作手法、所表现出的精神境界,以及在文体、语言、句式上体现出的相似或不同,曾艳兵向在场师生深刻详细地剖析了两部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最后,李胜清总结了讲座的知识要点,对曾艳兵所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的同时提出自身对于卡夫卡与鲁迅的看法。他指出卡夫卡是现代社会的守夜人,鲁迅则是用锐气来刺痛麻木人性的是中国呐喊者,二者想要探求的都是生活的可能以及不可能。
“以前从未想过把卡夫卡与鲁迅联系在一起,经历这次讲座后让我突然意识到伟大的作家在各自的独创性之外也总是有一些共同之处。”17级人文学院文学的阳微在讲座后感慨着说,“此次讲座大大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也会尝试着去探究不同作家之间的联系。”
新闻链接:
曾艳兵,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主编。主要从事西方文学与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卡夫卡研究。代表著作有:《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卡夫卡与中国文化》《卡夫卡研究》《卡夫卡的眼睛》《走向比较诗学》《后现代文学文化论稿》等。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文艺研究》《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另发表译文及学术随笔数十万字。曾获得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 0731-58290394
邮政编码 411201
联系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桃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