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全省大学生志愿者“情牵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座谈会在省委九所宾馆会议中心大会议室召开。省委副书记乌兰、副省长隋忠诚等省领导出席,参加会议的还有省扶贫办、省教育厅等多家省级单位和全省90所高校主题实践活动负责人及学生代表。会议由副省长隋忠诚主持。
乌兰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她充分肯定了此次主题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强调要充分运用好实践活动的成果,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吸纳意见建议,总结经验做法,助力脱贫攻坚。
据悉,全省开展暑期大学生志愿者“情牵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90所高校的6933名志愿师生,走访调研全省6924个贫困村、85.75万名贫困人口,填写有效问卷84万余份,收集各类建议633条,进一步摸清了贫困家底,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
会议安排了10所高校实践活动负责人和5所高校学生代表发言。
我校副校长胡石其代表学校出席会议并作典型发言,向会议汇报了我校开展本次主题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和体会收获,以及学校在龙山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情况,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今年7月中下旬,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省扶贫办和教育厅的具体部署,我校组织了70名教师和135名大学生志愿者赴湘西州龙山县开展为期15天的“情牵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在全体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程参与下,全校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体调研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烈日炎炎、山路难行、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困难,深入到龙山县茨岩塘镇、石牌镇、大安乡、洛塔乡、石羔街道等18个乡、镇、街道的6674户贫困户进行走访调研,完成调研报告135篇、小组总结70篇,与乡镇街道举行调研总结反馈会18场,为当地政府提出245条有效建议,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先后被国家、省、市级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湖南教育电视台连续2天进行跟踪报道,活动成效显著,影响广泛。
谈及实践活动体会收获,胡石其认为,这次活动是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入社会、锻炼成长的一个重要载体,更是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我校志愿者深入农村接受脱贫攻坚教育、开展调研、观察社会、了解民意、体会人生、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志愿者们不管天晴下雨,每天走村入户,坐在凳上聊农家事,端起粗碗吃农家饭,撸起袖子干农家活,同贫困群众打成一片,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这次锻炼对志愿者们来说是难得的人生经历。一位学生在个人心得里写道:“只有吃住在农家,才能真正走进贫困群众的心里。这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
在“情牵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中,我校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典型,如郑海祥、郑石,李国斌、李开来2对“情牵脱贫攻坚”调研父子兵;傅早霞、刘明理,周建华、张文婷2对“情牵脱贫攻坚”调研夫妻档;以及我校历史系廖君湘教授、金身佳教授、胡小虎老师和我校校友龙山县县委副书记贺代贵师生三代情牵湘西脱贫攻坚。郑海祥老师在调研活动中遇到了可爱的贫困小姐妹6岁的姚佳和3岁的姚乐倪,最终决定每年资助小姐妹3000元,直至姐妹两个读完大学。郑老师的事迹被报道后,学校多名未参加此次活动的老师也打来电话表示愿意资助龙山县的贫困儿童。
针对调研中发现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胡石其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探索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要更好地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统筹好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社会扶贫等,引导各方面资源力量精准投向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高校在这方面理应大有可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科技、智力优势,通过为贫困家庭送点子、送项目、送技术,为扶贫对象提供信息传递、智力支持、技术服务等,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要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尤其要处理好外部给力和自我发力的关系,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革除“等、靠、要”思想,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最后,胡石其强调,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