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教师加速度】焦银春:引导学生探索未知

作者:文/王世茜 李慧娟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7-07-12 浏览:170


  “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知识装进别人的脑袋。讲课不难,讲好不易。不细琢磨,难入心灵。”为了把课程讲好,焦银春没少下功夫。

  焦银春自2004年来我校任教,主要从事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和《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不同于文科教学诠释的多样化和生动性,有些物理化学知识是相对枯燥的,像范特霍夫方程、阿伦尼乌斯方程、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开尔文公式等,但是它们又存在一定联系。若是直啃概念,不加以具体的例子说明,就会显得晦涩难懂。文理有别,但师道相通。用焦银春的话来说就是,“物理化学公式多,学生学起来吃力,只能以通俗的语言或者生活中的小例子着手,深入浅出,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这些繁杂公式的应用。

  
“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是永恒的,做科研更是如此。”在焦银春看来,让学生们乐于走进实验室的一个必备前提就是:课题要让学生感兴趣,使他们愿意去钻研。一个好的课题,应该是从课本某一个知识点(比如一个反应)的应用或延伸,使学生感受到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过程。焦银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反应装置、过柱、TLC跟踪反应进程、重结晶等操作,都是全新的体验。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方嘉炜深深体会到了科研的辛苦与乐趣,意识到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与实验室具体操作之间的截然不同,并能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增加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增强了大家求知的欲望。

  每次课上,焦银春都会提问同学们上节课的内容。一节课几乎会把班上同学的名字全点一遍,遇到稍难一点的公式,还会喊学生上来板书。一旦错了,就要当场究其源头,避免他日再犯。遇到这样负责的老师,除了课上心脏怦怦乱跳,想必更多的是高效率的学习和知识收获。焦银春的班级花名册上记录了每个同学的手机号,随时可以与每位学生交流解答学习与生活方面的疑惑。她说:“老师多辛苦一点,学生就提高快点。只有把每一位同学放在心里,才能不忘教师之责,不负教师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