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教学审核评估】土木工程学院:“教”与“学”双管齐下 全面护航教学工作

作者:文/彭澎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7-06-08 浏览:168


  5
8日至12日,我校开展各教学院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自评工作,在审核评估过程中,土木工程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赢得了我校专家组的好评。土木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工作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把控教学监管”是教学院的核心思想理念,形成了“教”与“学”双管齐下,学院制度、师资、科研以及管理服务全方面护航本科教学工作的良好格局。

  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
  
“从这次成绩来看,学生的学习劲头整体呈上坡态势,这和分数的刺激以及‘班主任效应’都是有关的,但也可以看出仍有一部分学生对教材基础内容知识不够熟悉,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要围绕此方面重点开展。”4月底,潇湘学院15级建筑工程专业的《结构力学(上)》期中考试刚刚结束,任课教师张鹄志便将自己对此次考试和教学过程进行的思考记录成文,并上交学院教务办存档,以便为后续工作开展作参考。

  张鹄志来到土木工程学院任教已有两年,每一次组织完考试,他都会统计学生成绩并从中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势,寻找学生成绩提高或降低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他看来,青年教师阅历浅,经验少,通过数据分析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要不断学习,潜心教学,这是我刚来任教时在学院其他教师身上学到的第一件事。”张鹄志感慨道。

  
在土木工程学院,教师任课的第一天便要接收“站稳讲台,潜心教学”的教学理念。学院在《土木工程学院试讲、听课与查课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天,新开课和开新课的教师必须在系主任组织下按指定的内容进行试讲,试讲时间一般为45分钟,经集体讨论评议,确认能完成主讲任务才能上课,而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是听课的重点,听课时老师要做记录,听课后要有信息反馈和交流。

  
工程力学系教师黄刚海去年刚来学院任教,一年下来,不仅被全体院系领导听了课,自己也向优秀教师“取经”,听了70多节课,记满了6本听课笔记。“我觉得,将听课制度化,这不是要求教师完成听课任务,而是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对比。”黄刚海对听课制度深有感触,他的教学因此更加得心应手。

  
“青年教师们的教学劲头越来越大自然也少不了学院的支持与鼓励。”去年9月份,建工系系主任李永贵荣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提到学院对青年教师的鼓励措施,他如数家珍,“学院每年都会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讲课比赛,支持青年教师开展交流、培训、出国进修。”在学院的关心与重视下,近年来学院各系部涌现出一大批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33项,在全国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居全校各学院前列。

  
“一个学院的教学工作要做好,就要充分发挥所有教师的优势,不能单看青年教师。”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祝明桥介绍,学院制定了《土木工程学院教师评价体系方案》,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每年都必须给本科生上课,近年来,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也达到98%,让课堂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学生培养:“动手”与“动脑”同等重要

  “非常感谢这次实习让我找到了工作的感觉,实践中学到的东西都是课堂上难以提及的或是容易忽视的。”13级岩土与城市地下方向专业的周普在完成大三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专业课学习后,便直接去了一家工程单位进行了为期18周的综合实习,实习结束后,他感慨这是“从动脑学习到动手学习”的一大转变。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化。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土木工程学院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就业创业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学院进行了优化,按PBL项目式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院教务办主任罗小红介绍,这种模式主要包括调整课程设置、整合实习类别、延长实习时间、打破学期与假期限制,“学生在上完大三的课程后,拥有了比较丰富的理论储备,再进行实习,更能够胜任工程单位安排的技术工作,同时也能真正了解如何‘动手’。”罗小红表示,学院已建立近20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与湘潭路桥集团建立了湖南省教育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与湖南凌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给学生打造了更优质的实习后盾。

  实践教学贯穿学院本科教学始终,PBL项目式学习模式也包括增设创新试验课程,构建综合性、设计性试验教学体系,为暂不能外出实习的学生提供了各类学科竞赛与科研实践,让他们也体会到动手学习的滋味。

  从大一抱着玩玩的心态参加竞赛到大三头悬梁、锥刺股投入竞赛,14级建筑工程专业的李顺业对竞赛“上瘾”了。三年间,他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节能减排大赛、结构设计竞赛等科研实践和学科竞赛十余次,获得校级奖10个,省级奖两个。在竞赛过程中,李顺业和团队成员们不仅没有落下日常学习,反而对知识的掌握越来越快,越来越深,这令老师们惊在眼里,喜在心里。“我之所以不断参加竞赛,首先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习更能体会到成就感,其次才是想获奖。”

  “学生在第一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那第二课堂就是他们大展身手的舞台。”罗小红认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新意识与动手实践能力缺一不可,“以赛代训”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打造学生的第二课堂,土木工程学院也建立了公平竞争的选拔机制、高效运作的联动机制以及配套奖励的激励机制,以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实践为抓手,促进学生创新培养。

  据了解,土木工程学院每年都有500余人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节能减排大赛、结构设计竞赛、力学竞赛等各类科研实践和学科竞赛。近五年来,已有15支学生团队在省级及以上结构设计竞赛上获奖。

  质量保障:“教”与“学”协同进步

  “禹老师讲课生动,理论结合事例深入浅出,课堂纪律严格,无人玩手机。”此句评语出自14级工程力学二班学习委员朱明沁记录的课堂日志,日志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对该堂课提出的优、缺点以及对任课教师的建议和意见。据朱明沁说,学院要求每班学习委员每节课如实填写班级“课堂日志”,并每周汇总统计一次反馈到学院及任课老师。这一项“接地气”的“课堂日志”制度在土木工程学院已经实行多年,学生“监控”课堂也保障了课堂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是车轮,教学工作是推动其前进的发动机,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监控是连接二者的车链,三者缺一不可。”祝明桥表示,“课堂日志”制度是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一项特色内容。近年来,学院制定了《土木工程学院教风学风状态定期分析制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等23项规章制度,规范了教学运行与管理、教学质量与监控、教学奖励与惩罚等各环节的教学工作,保证了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教学质量监控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延伸到教学各环节。对于课堂教学的教风监控,学院通过坚持每学期组织“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领导听课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课堂日志”制度等八项具体制度加以落实。比如《土木工程学院试讲、听课与查课管理规定》中便明确提出,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领导每学期听课应不少于10次,其他院领导、系主任和教务秘书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次,主讲教师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4次。

  “坚持院系领导听课制度化,就是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同时也能督促任课教师潜心教学,促进教师间交流学习,何乐而不为?”祝明桥表示,学院也会根据《土木工程学院教风学风状态定期分析制度》,定期召开教风学风分析大会,了解当前教学状态,让教师始终保持学习意识与紧迫感。

  “教”与“学”息息相关,质量监控也督促学院学风日臻改善。土木工程学院制定和完善了《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土木工程学院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评定办法》等10余项相关制度,规范了学习和考试纪律,促进学风;同时,建立了家校联系平台,实现家校共同管理和教育。近年来,学院已通过学院网上平台向学生家长通告学习情况2000余次,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互动。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监控的建立是为了寻找教学问题也是为了督促解决问题,学院多年来一直认识到位,重视教学,从多个方面推动教学质量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祝明桥以13级学生为例,“四级过级率达到73.71%,考研率达到24%以上,重修补考率逐年下降,就业率和考研率稳步提升,教学工作成效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