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我将它种在心里,在成长路上用心呵护。”因为这颗梦想的种子,来自13级商学院电子商务一班的侯晓堡,最终开拓了一条筚路蓝缕的精准公益支教路。以梦想激扬青春,以实干铸就梦想,是侯晓堡最真实的写照。
虽然专业与梦想插肩而过,但这并没有让侯晓堡放弃想要成为一名教师的愿望。2014年5月30日,侯晓堡来到姜畲镇齐头小学进行支教活动,这是他第一次在课堂上近距离地接触农村留守儿童。
离校时一个小女孩跑过来问他:“老师,你什么时候再回来?”这个发问深深地触动了这个善良男孩的心。侯晓堡意识到,孩子们需要的绝不是支教志愿者们的心血来潮,有针对性地进行长期定点支教,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解决“学荒”难题。
侯晓堡深谙,思辨是奢侈品,而行动是必需品。于是,他自发组建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大学生系统支教新模式,开启了他的精准支教路。由于支教教材缺乏、团队资金紧张,侯晓堡独立编写了两版《易学宜say》支教教材,并对传统英语课堂进行互补与延伸。大学四年,侯晓堡支教次数多达120次,授课时长180小时,帮助170余名农村孩子爱上英语学习,他设计的《易学宜say》系列课程被富强学校定为校本课程。
践行梦想的日子里,寻找支教对口学校、编写教材《易学宜say》、钻研软件应用、运作“微漾公益家族”团队等问题曾无数次令侯晓堡忧心忡忡。种种困难让支教团队的成员纷纷选择离去,人数骤降至团队成立时的8.3%。面对这样的压力,侯晓堡迎难而上,毅然放弃了当时成为教育机构讲师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和团队建设上。回忆起这段艰难的日子,侯晓堡说,孩子们积极的反馈是他坚持下去的信念支柱。
除此之外,侯晓堡还学以致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团队为蔬菜基地搭建微信帮扶平台,成功地帮助基地转亏为盈,使固定定菜客户保持月均350户,提高当地农民收入41万,解决了农民销路少、收入难的问题。
一路走来,候晓堡一边付出,一边收获。长期支教项目让团队获得了湖南省芙蓉学子优秀项目、湘潭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侯晓堡本人更成为了2016年度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去寻找那颗叫做‘梦想’的种子,然后把努力当做阳光,用汗水凝成雨露,将拼搏续写到底,你一定会看到松柏成林,翠玉葱茏。”带着一颗追梦的心,侯晓堡感慨地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