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习近平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重要讲话引师生热议

作者:文/唐亚慧 刘俊卿 刘文华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17-05-03 浏览:102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当代青年要树立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习近平总书记5月3日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我校师生及时通过网络、报纸、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了解考察情况,并组织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学习讨论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表感言体会。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在青春梦和中国梦的互动交融中,书写下自信自强的时代荣光。

  校党委书记刘德顺表示,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与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科大的青年要结合时代精神,自觉跟党走,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传承科大优良传统,努力学习和践行老一辈科大人‘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做到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德法兼修、勇立潮头,成为敢做先锋的青年人。

  习近平在讲话中谈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对此,校长李伯超表示,要深刻认识高校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的重要作用。法学教育要发挥好学科和人才优势,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我国一直坚持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对此,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德刚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习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的讲话为法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遵循,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法兼具的优秀人才。”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作为一名高校法学教师,徐德刚表示一定要夯实自身理论基础,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更多思想过硬、专业精深、立足国情、奉献社会的优秀人才。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国如今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青年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校团委副书记马缤辉说道,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是要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只有艰苦奋斗,不断前行,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敢做先锋,青年人才能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推动国家的进步。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来鼓励学生:“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面对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学生们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所学的专业就是法学,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于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来自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16级法学四班的陈赵龙,对于习近平总书记5月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讲话有很多感悟。法是对于社会行为的规范,法制社会的建设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谈及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陈赵龙说:“我学习法学,梦想着成为一名人民检察官,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愿意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生活中,自觉遵纪守法,鼓励人们作用法律法规保障自身的利益。”

  “在我看来,法是一种社会契约,各种劳务关系、合同关系按照法律的规范一步一步进行才能井然有序。”土木工程学院13级工程力学专业的彭智超表示,工程项目的承包管理,只有按照法律规定,一步步申请才能得到通过;只有通过法规的规范,才能进一步保障每一项工程的质量。而谈到青年自立自强,他笃定地说:“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认为大学生不仅仅要学习好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多去社会上磨练,实践出真知,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真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