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经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月3日下午,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交流会在文科楼B4-1举行。副校长胡石其出席,组织部、宣传部、学工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全体辅导员与会。
学工处处长尹风雨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树立优秀典型、分享心得体会,有利于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优秀辅导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他强调要“既要将优秀送出去,也要把优秀带回来”。
会上,辅导员老师代表就前往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研修的内容,与全校辅导员老师交流。
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彭立春老师围绕“文化育人的加减乘除”主题进行阐述。他提出三点建议:一、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情况下,辅导员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二、在队伍建设上,各部门可以整合资源,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文化育人的影响力;三、在工作上,辅导员要“加能力”“减消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学会在工作中调节情绪。
化学化工学院的辅导员陈小庭则以“立德树人——做人的四重境界”为主题,围绕做能自立、有情意、有道德、有信仰的人四个层次指出现阶段学生发展呈倒金字塔的现象,他强调辅导员应该注重学生内在发展,正确定位学生发展方向,将学生发展层次向金字塔层次转变,努力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刘云峰表示,高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母校记忆的保存,让校友对母校有归属感。她以浙大的一道风景线“浙大交流吧”为例,指出大学文化内核需要通过具体载体表达出来。
外国语学校辅导员杨金娥则从校园参观的角度理解校园文化,她以浙江音乐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为例,指出校园文化的内容应体现时代内涵,展现传统底蕴。她希望我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可以借鉴优秀典型,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创意。
“大学是社会之灯塔”人文学院辅导员罗振军引用教育家竺可桢名言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他认为,我校可以以现有的校园文化特色为载体,深入挖掘每一项资源、用心办好每一次活动、教育感染每一名学生,努力让每一位青年学生在校园留下难忘的记忆。
会上,物理电子与科学学院辅导员孙婵则重点阐释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及存在误区,提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她指出,大学不仅仅是就业培养所,还应是智慧双修的场所。她表示,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专业技术与方法,接受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熏陶来提升自身的品格与修养,成为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人才。
数学学院辅导员刘学泳认为校园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网络,学校应注重新媒体的传播效应,提升学校知名度,挖掘更多平凡教师的亮点,发挥软实力作用。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的辅导员刘韧则提出,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把论文写在岗位上,不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把理论用在实践上,更好的服务学生
据悉,4月21日至24日,我校选派辅导员代表团赴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浙江大学学习交流。参加本次学习的辅导员老师代表是我校2016年度的“十佳辅导员”。集中选派这些优秀辅导员代表外出学习,是学生工作处今年采取的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委托“十佳辅导员”专项研究课题,委派外出专题学习,旨在提升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优秀辅导员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