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一个书架是英国文学类,这第二个呢,是法国文学,来,你跟我来......”穿着白衣长裤,背挺得笔直,头发梳得丝毫不乱的唐建钊在摆满众多图书架的图书室行走自如。
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银文来北校图书馆文学书库Ⅱ找《创业史》这本书,徘徊在各个书架间,有些不知所措地他向图书管理员唐建钊求助。唐建钊立马站起,领着银文走到他要找的书架,一边走一边介绍各个书架的分类。至于文学书库Ⅱ里每个书架的类别,他早已烂熟于心。
1988年,25岁的唐建钊跟随父母来到湖南。在此之前,他在武汉从事中学教师的工作。“其实年轻的时候啊,我考虑过别的岗位。”但是最终,性格偏安静的他,选择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周一到周五,1988年到2017年,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唐建钊一做就做了29年。
54岁的唐建钊在图书馆的借阅部、期刊部、电子阅览室都做过管理员。“大约有20年的时间,我都是在借阅书籍的流通部门工作,虽然在以前,这样的工作有些繁复,但也还好,只要认真做也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图书馆最开始是人工借阅,同学们把想借的书进行登记,唐建钊去书库里找,再外借给同学们。到了90年代,学校图书馆有了第一台电脑,陆续实行半自动化借阅。去年十月,图书馆改革为全自动化操作。
如今的文学书库Ⅱ主要收藏中国现当代小说、报告文学、宗教文学等一系列书籍。“任何岗位都是有价值的,我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负责,尽力去为学生服务,提供方便,创造更好的借阅环境。像文学类的书库,书籍流通量很大,我身上的责任也就更重。”他面带笑容地说道。
2017年3月,文学书库Ⅱ的借阅、归还和续借数量超过5000册。除了平时整理书籍、精准定位,唐建钊还会去时常提醒同学们,还回来的书籍千万不能乱插上架,可以交到他那里去,也可以放到还书车里。“乱插上架可能会对其他学生借阅造成麻烦,这样的事可千万马虎不得。”唐建钊面带严肃地说道。
“唐老师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因为图书馆实施书籍精确到位,所有的新书他都亲自定位上架,确保同学们能够根据检索结果准确找到想要借阅的书籍。”身为图书馆的学生自管员,14级历史1班的姬铭晟说,“工作严谨归严谨,平时唐老师很平易近人,休息的时候会和我聊聊天,谈谈学习啊,聊聊最近的新闻啊,一点儿距离感也没有。”
同事陈亚召评价他说:“我与他同事有23年,他真的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敬业的人,整理书籍一直一丝不苟,待人接物也都很好,学生老师都喜欢他。”
唐建钊自己也喜欢看书。在作为图书管理员之前,他也总想着以后一定要多看书。但是真正到了这么大一个书库,唐建勋发现有“老虎吃天”,不知从哪本书看起的感觉。他告诉自己也好,告诉学生也是,“不同年龄需要看的书不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看。”
学校图书馆进行改革时,会组织老师学生学习数据库检索。虽然还有六年就要退休,但唐建钊不觉得自己比年轻人差很多。他已经参加了四次数据库检索学习讲座,基本掌握了操作方法。“可能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中,我的年纪比很多人都大,但是只要去认真学习,摸索操作,这些检索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时间真的很快,只有六年我就要退休了。但就算是最后一天,我也要卯足劲把这天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