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我校俱乐部人声鼎沸、座无虚席。受外国语学院邀请,2013年奥比奖非凡成就奖、2013年普利策戏剧奖获得者Disgraced《耻》剧组,在此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戏剧表演,我校副校长胡石其、刘友金观看了演出。
茶几上摆放着水瓶、咖啡,绿色的沙发旁边放着一个画架,在简单又不失温馨的美国家庭场景的布置里,表演缓缓拉开序幕。戏剧《耻》共分为四幕,每一幕都节奏紧凑,环环相扣。第一、二幕中主要介绍此剧的背景及主人公的身份:热衷于伊斯兰教题材画作的美国白人埃米莉;埃米莉的丈夫阿米尔,是一位来自曼哈顿的巴基斯坦裔律师,却不认同自己家族的穆斯林传统,因此与妻子在伊斯兰传统与信仰上存在极大的分歧;阿米尔和埃米莉的侄子——虔诚信仰伊斯兰教并逐渐融入美国社会的阿贝,以及犹太艺术展策展人艾萨克和妻子非裔美国律师乔里。
第三幕中的家庭晚宴是全剧的高潮,阿米尔、埃米莉、艾萨克和乔里四人复杂的背景身份注定了这不会是一场简单的家庭聚会,随着戏剧冲突的增强,餐桌上的礼貌交谈演变成了四人之间关于宗教和种族话题的正面对峙。晚宴上,阿米尔和艾萨克因伊斯兰宗教教义而发生了争执。
“你是不是就喜欢听到艾哈迈迪·内贾德说要把以色列横扫到地中海?”艾萨克问道。“有时候喜欢,但我觉得那种感觉是不对的,也是有缘由的,就是伊斯兰。”阿米尔激动地想要澄清自己。艾萨克反驳道:“不在于伊斯兰,而在于你,伊斯兰可没有独霸原教旨主义,你简直是躲在家里的圣战分子!”……慢慢地,阿米尔在争执间显露出内心的矛盾,以及一个穆斯林内心的偏执与隐秘被揭穿时的挣扎。唇枪舌战间,演员们丰富的肢体语言引得观众不断叫好。
戏剧的最后一场发生在宴会的六个月后。阿贝的朋友在星巴克与一位咖啡师发生争执后被联邦调查局带走。事发后,阿贝对美国近乎天真的热爱转变成了极度的怀疑,他怀疑联邦调查局也想利用自己来弄清楚恐怖分子的阴谋,并且对舅舅摒弃信仰一心想融入美国社会表示不满。“我认为你过得一点都不好,您想从美国人这里得到的东西您永远也得不到,其他事我不好说,但我确定的是您总是背叛自己人,胳膊肘总是朝外拐,您以为这样美国人就会喜欢你了?才不会呢,他们只会觉得你自己讨厌自己。” 阿贝的话表达出了所有想要努力融入美国社会的外族人的心声。
到底“美国人”如何定义?种族议题是否真的绕的过去?作者阿亚德·阿赫塔尔给出了回答:是不是穆斯林这件事比是不是巴基斯坦裔更重要,宗教信仰的隔阂永远都是横亘在民族间的问题。
该剧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如何在当下多元共生的环境中友好和谐地共处、构建互信关系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耻》于2013年获“普利策”戏剧奖,2015年获美国话剧和音乐剧最高奖“托尼奖”提名奖等多项殊荣,其所探讨的族裔、文化、宗教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戏剧最后的场景再次停留在最初那个简约温馨的房间里,不同的是阿米尔在不断地叹息。“《disgraced》(《耻》)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蒙羞’,这部剧他们想表达的文化主题充斥着种种冲突,最大的冲突就是文化理念、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的冲突,这部剧不仅是想反映一种社会现象,更多地是想唤起人们对现状的深思。”人文学院人类文化学教授廖君湘观后感慨颇多。
据了解,《耻》的春季巡演足迹遍及全国各大名校,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均设有场次。我校学子有机会观看如此高规格的戏剧,离不开外国语学院前院长曾艳钰的努力,“我们引进这部话剧,一方面是想让科大的学生感受一下美国文化和一种有别于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冲突,另一方面也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这种形式接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同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外语语言魅力,提高英语水平。”曾艳钰说。
4月14日上午,Disgraced《耻》剧组还在南区活动中心指导我校学生戏剧表演,且该剧导演蒂莫西·道格拉斯对外国语学院学生表演的《耻》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