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卓越人才的需要,我校决定实施卓越本科教育计划,并于4月5日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本科教育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下发后,“创新人才”“卓越学子”“卓越讲师”“人才培养”等热词纷纷进入师生视野,掀起热议、学习风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意见》的制定结合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结合了教育部提出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省级“双一流”高校建设的目标要求。一流的本科教育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基础,“卓越本科教育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卓越人才的强烈渴求。《意见》中提到,要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要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专项经费;要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服务社会需求、科学配置资源、专业动态调整。
《意见》从“认识计划的重要意义”、“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构建实施计划的保证体系”等四方面对“卓越本科教育计划”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文本制定以宏观、微观、可操作性兼顾为基本定位,厘清了各项重点任务,为广大师生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提升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卓越本科教育计划”的重要内容。《意见》称,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强化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标准、监测与评估体系,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梳理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环节,查漏补缺。
“卓越本科教育计划”鼓励教师分类发展,探索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此,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朱红梅认为,这既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教学平台,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们应当努力扩大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并尽可能走出去、多交流。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身授课技巧,完善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真正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灵敏的思维,也应该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松菊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对人的成长成才起着领航作用,思政教育应贯彻党的思政理念,做到“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在教学中,杨松菊也会将教学与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她希望,思想政治不应只停留在思政课上,所有任课老师都要把思政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是提升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举措。”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唐东峰对我校实施“卓越本科教育计划”十分认同。他表示,以信息工程类专业为例,其与数学、计算机等理工类专业也有交叉覆盖的点,可以相互补充,培育优势,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这抢抓“双一流”建设机遇时期,我校学科建设应该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聚力特色,打破学科壁垒,培育优势特色学科群,进而形成紧随社会需求潮流、办学条件优越、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卓越本科教育计划’也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因材施教,重点培育,让我们的实践、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培育和发挥。”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的大二学生高继飞今年成功申报了“卓越学子计划”科学创新类项目“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该计划为他配备了辅导老师,并协助项目实施,同时还解决了项目团队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他看来,学生不仅是在课堂上学习,课外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都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