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双代会”动态】代表履责促发展 师生关注反响热烈

作者:彭澎 吴美佳 余玮梅 魏玉婷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7-03-26 浏览:106

3月24-25日,我校三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委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双代会”)圆满召开。会上,校党委书记刘德顺作重要讲话,校长李伯超围绕我校“双一流”建设、推进卓越本科教育、汇集一流人才、共建优美校园环境等一系列热门话题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切实履行职责;全校师生也热切关注,通过学校新闻网、广播等平台及时获取“双代会”相关信息,积极留言、讨论。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岳文辉对书记、校长在讲话中均提到的“双一流”建设深有感触,他觉得,“双一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事关学校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而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聚力特色,在培养及引进一流人才和一流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做出进一步突破,努力去形成一片可观的学科高地之势。对于《校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致力打造学科高地”的工作要求,岳文辉指出,今年我校将制定并全面启动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专项计划,逐步构建学科专业差异化和梯次发展机制,对我校学科发展建设进行一流建设学科、特色学科、特色培育学科三个层次划分,增强我校同类学科在各高校中的竞争力。

  教务处处长杨清对《校长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致力推进卓越教育”非常关注:“一流大学必须能在整体上培养出一流人才,而不是培养出个别拔尖人才。这也意味着学校实施卓越本科教育计划,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他指出,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我校实施卓越本科教学计划也是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定目标、指方向。同时,杨清认为,卓越本科教学计划和我校正在进行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实施卓越本科教育计划来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能够对我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

  办好一所大学,人才是关键,在纵深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必不可免。人事处处长陈春萍针对《校长工作报告》中强调的“汇集一流人才必须坚持培养和引进‘两条腿走路’。”发表了看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分配、人才流动”等问题严重,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按照学校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制定措施,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需要为青年领军人才打造一条‘绿色通道’,为其提供目标导向与发展环境,这样才会有归属感、幸福感。”陈春萍认为,在学校2017年的工作中,各部门必须推动人才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全校范围内形成尊重人才、渴望人才、发展人才的共识。

  “‘一木独秀不是春’,除了领军人才的培养,还应该将整个优秀人才队伍带起来,形成专业交叉的学科群。”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能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师代表韩用顺结合自身经历谈了谈想法,“领军型人才代表着学校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则需要一个大团队,这关乎到人才梯队的建立。”而对于刘德顺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要完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广开进贤之路,把优秀人才凝聚起来。”韩用顺则表示,“凝聚”二字里有大内容,也应该在此下大“功夫”。

  校园环境与师生的学习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两天,通过我校新闻网及时发表的“双代会”新闻,新闻学专业教师刘艳凤欣喜地发现与会代表都谈到了校园环境的建设问题。“樱花园、桃花园、梅花园……这几年学校的标志性自然景观越来越多;教学礼拜周、齐白石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也为我校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确实让师生在校园里获得了幸福感。”刘艳凤也表露了心声,“希望在校园环境越来越美的同时,教师生活服务方面也能得到更大的关注,让老师在教学之时无后顾之忧。”

  “图书馆的人工服务系统、一卡通微信充值、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学院的大二学生曾莹对这些“福利”毫不陌生,她坦言自己大一时以学生记者身份旁听过“双代会”,对“双代会”也有着比其他学生更深的理解。“学校的许多服务性措施都是根据‘双代会’中的代表提案来具体落实的,而各代表提案的背后实质是全校师生的建议,‘双代会’是让实惠便利落到师生身上的有效途径。”曾莹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