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我校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学术科技竞赛第一轮公开答辩分别于第九教学楼608、610、611教室举行。本轮答辩根据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类及科技发明制作等四种类别分开进行。
比赛过程中,自然科学类作品《一种可降解水溶性聚氨酯的设备及性能研究》以实验的现实意义得到了现场评委的肯定。如今海洋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对航船船身损坏度加强,增大了航行危险,同时造成海洋环境破坏,海洋污染由此成为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评委对其海洋挂板实验的海水水力还原度测试提出问题,并对水溶性聚氨酯的进一步改进提出建议。
科技发明类作品《超声喷雾——自蔓延低温燃烧反应制备纳米粉末装置的设计与制造》的实验不受原料限制,可使用任何物质氧化物通过管式炉进行反应,评委得知后纷纷点头称赞。参赛者在解释该设备产物——纳米粉末的直径可达二百纳米至一微米时,全场评委和参赛者纷纷鼓掌。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们都遇到不少困难。《洗衣机的优化设计》课题小组成员高继飞表示,在这次的研究当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数据挖掘。他说:“评委老师给予了我们一些实质性的建议,让我们从答辩中意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使我们能够继续完善课题,也是比赛的收获。”评委宋天翔表示:“参赛选手在商业经营上没有充分利用具体的情景去引起评委了解的兴趣,此外,选手表现方式单一,不够多元化。”他希望参赛选手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据悉,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学术科技竞赛自2016年9月启动以来,主办方校团委共收到作品192件,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共103件作品入围首轮答辩。评委将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及总体价值四个方面评选出A、B、C三类作品,其中A类作品将进入第二次公开答辩后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B类作品直接评为三等奖,C类作品为公开答辩淘汰作品,首轮公开答辩比赛结果将于近期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