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校友刘雪明来校作 “科研与理想的若干思考” 报告

作者:文/刘文华 罗凯旋 蔡洁 图/田文艺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7-02-18 浏览:119








  2月19 日上午,我校校友、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学术院长刘雪明应邀作“科研与理想的若干思考”主题报告,报告会在俱乐部举行。校党委书记刘德顺出席并主持会议,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博士、教授到场。


  刘德顺对刘雪明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刘德顺表示,我校正处于爬坡迈槛、改革奋进的关键期,高层次人才、高级别平台、高水平成果是学校亟待突破的瓶颈,如何选择方向申请项目、如何组织团队凝聚力量、如何超越自我成就辉煌是博士、教授们面临的问题。他希望刘雪明的报告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激发成长动力。

  “乌衣巷中有一句经典名言‘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台飞秒激光器。”自1994年从我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毕业后,刘雪明从未停止过在光纤激光技术与非线性光学领域的探索。刘雪明结合自然界的现象以及历史经验,从个人简介、“两学一做”、团队的重要性、帅才的重要性、人才的引进和团队的管理等五个方面阐释了他关于“科研与理想的若干思考”。

  “鸦片战争惨败、洋务运动失败、八国联军入侵、国民党失败……”通过援引大量历史人物故事与现实生活案例,刘雪明用简单通俗的语言阐明核心的重要性。他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一个核心进行统一领导,因此,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刘雪明就如何凝聚团队力量、如何培养帅才、如何实现科研理想进行了系统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夸夸其谈、个人英雄主义和不切实际的空想蛮干都是不可取的。随后,他以华为企业文化中“小改变、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的理念来论证唯有实干才能做出成绩;以楚汉之争中,刘邦因善于团结而战胜项羽的故事告诫科研人员要坚持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屠呦呦经历380多次实验才发现青蒿素的事迹鼓励科研人员要保持怀疑态度,不惧失败。

  在人才引进与团队管理方面,刘雪明通过讲述战国时期秦国招贤纳才,吸引商鞅、李斯等人才而迅速强大的故事,指出引进高端人才的重要性,并强调“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才能打造一个更好的团队。同时,他还提出“引进与培养并重、奖罚分明、分工合作;建立先进试验平台,优化人才待遇”等建设性意见。

  “实干、合作、怀疑,这三个关键词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无论在哪个领域、何种平台,要想成功都离不开这几个字。”教育学院教师唐汉琦表示听完报告后受益匪浅。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光通信激光技术博士谭超也十分赞同刘雪明对于人才引进方面的看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高端人才对于高校科研建设作用巨大,现在很多高校发展势头很猛,就是与人才引进有着莫大关系。”他感慨地说到。

新闻链接:
  
刘雪明,1994年毕业于我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是爱思唯尔(Elsevier)2014和2015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