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首届“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在我校拉开帷幕,举行了开幕式暨颁奖典礼、美术作品(中国画)展览、我校师生美术作品展览、高峰论坛、学术讲座、齐白石故里采风行等系列活动。我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承齐白石艺术精神,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引发校内外强烈反响。红网“时刻新闻”栏目及校园微博、微信等平台直播艺术节现场盛况,近20家中央及省市级媒体持续关注活动进展,我校师生热议首届“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
共赏“国风·艺境”,致敬“白石精神”。艺术学院副院长熊晓辉对本次艺术节举办的系列画展印象深刻,其中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金奖获得者贾琳琳的作品《姿态》,含蓄有力地表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展现了国画中的深厚底蕴。“画展上的每幅画质量都很高,这让我感到欣喜,艺术节在一定程度上对我校艺术教学起到了检查、促进的作用”,熊晓辉欣慰地讲道。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张谷旻表示获,奖作品大多为人物画,他认为这是当代大学生乐于关注身边人事的最好展现。他说:“当代大学生独有的精神风貌——自由、洒脱,在画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示。这样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平台能够促进各大高校更加注重艺术的创新,是各学校、各参赛者在本次艺术节中最大的收获。”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老年书画协会会长王新姣认为美术作品中透露出的浓郁创新精神是本次艺术节的一大亮点,表明年轻人在继承齐白石艺术精神的基础上,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敢想象、不模仿的精神值得称赞。“很多大一新生和我提到,看到规模如此庞大、质量高的优秀作品,更加有动力激励自己朝更远大的目标前进。”王新姣高度赞扬本次艺术节给学生们带来的实际意义。
“爱皮影,爱壁画,爱民族的东西,渴望在嘈杂的世界里有一股清流,渴望一个清晰明朗的世界,并希望能以京剧皮影为象征在继承中发展,将传统与现代贯通。”这是画作《虚室生白》的作者,来自13级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的易未创作的初衷。经历了迷茫至豁然开朗的创作过程,她感慨道:“这次活动,让我不仅在创作中增长了学识,而且通过论坛、采风等活动,有幸见到了齐白石的真迹,又结识了很多外校同专业的朋友,收获颇多。”
欲立艺者,先立人。“赏了画展,看了花鼓戏,齐白石先生对艺术的痴迷,对国家的热爱深深打动了我。”14级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刘越芳用齐白石的艺术精神激励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不随波逐流,保持初心。16级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三班的范心怡把这次艺术节当作一次开阔眼界、了解卓越的机会,“参展时我认真看了每一幅画,希望通过优秀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据了解,美术作品(中国画)展览及我校师生美术作品展览将持续到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