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从一个小小的农村走向世界,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11月20日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鼎一以“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及其‘良师益友’”为主题,在美术楼104教室向慕名而来的200余名师生就齐白石的一生娓娓道来。
没有精美复杂的PPT,讲座围绕的只有一张极简的文档页面,页面上附着五个名字:胡自倬、王闿运、樊增祥、陈衡恪、徐悲鸿,“这是齐白石一生中几个最重要的老师和朋友”徐鼎一这样介绍道。在徐鼎一眼中,齐白石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所攀达的艺术高峰,均离不开这些 “良师益友”的帮扶。
“27岁拜胡自倬为师、37岁师从王闿运,其中又在五次远行里结交樊增祥、陈衡恪和徐悲鸿。”讲座中,徐鼎一以齐白石结交五位“良师益友”的经历为主线,带领现场观众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齐白石成长的年代,一同探寻他成功的因素。“齐白石出身贫寒,15岁曾以木匠谋生,但胡自倬惜才,从不收取齐白石的学费,同时齐白石自己也下得了苦功夫”徐鼎一认为肯下功夫是齐白石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他告诫在场同学“只有功夫下得深,往后基础才会稳”。
回归传统文化则是徐鼎一眼中齐白石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因素,“齐白石爱读书,《四书五经》《论语》等书,构成了他艺术人生中最主要的意境,而后师从王闿运,更是让他真正迈上了文人的阶层。”在徐鼎一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是艺术的根脉,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艺术就得不到发展。
“几十年的经历为齐白石个人风格的形成铺垫道路,但在陈衡恪等人的支持下,他大胆改变风格,创新画法,自成一派。”徐鼎一认为树立自己的风格,不仅是齐白石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更适用于所有人。以齐白石为例,徐鼎一建议同学们要具有独特的眼光和画法,切忌低下头一味跟从他人的脚步。而回顾齐白石的一生,徐鼎一感叹道“艺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靠一生去体验、去追逐、去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艺术般的人生,抵达艺术的高峰。”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徐教授对传统文化的强调,以后我会好好调整自己对待绘画的心态。”讲座结束后,15级艺术学院绘画二班的李琳感慨道。她表示自己今后对待传统文化会更加虔诚,也希望自己能在艺术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踏实。
新闻链接:
徐鼎一: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结业、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现为《荣宝斋》执行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荣宝斋画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