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加强国际间对传统民居研究、交流。11月11日上午,第21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综合楼五楼报告厅举行。校长李伯超出席,会议由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吴越主持。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任、原住建部人事司司长李先逵,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陆琦以及100余名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等4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和专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会议还邀请到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建筑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与设计院的知名教授和港、澳、台等境外专家学者参加,共计20余名。
李伯超致开幕辞。他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居大师、专家、教授以及国际友人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创办历史、基本概况以及教学、科研成果。他表示,我校一直坚持“卓越教育”,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学专业作为我校重点专业也始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培养知识结构健全、审美底蕴深厚、艺术创造力敏锐、综合素质过硬的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他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既是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大事,也是我校的幸事,更是中国民居建筑界的盛事,他预祝此次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永旭也重温了自己与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的30年之情。他表示,30年一路走来,自己不仅见证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的友情,也目睹了众多新兴研究成果为中国民居建筑带来的巨大变化。他希望,此次学术研讨会能够结合当今传统民居遇到的社会问题提出应对措施,让世人感受传统民居的不朽魅力。
开幕式上,据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决定,李先逵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秘书长邓千分别为第四批中国民居建筑大师、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新增副主任委员颁发了证书与聘书。本次会议共收到了学术论文130余篇,并评选出20篇优秀学生论文,李伯超等与会领导为其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
李先逵作为研讨会首位开讲人,面向全场作《川西藏族居民建筑地域民族特色探源》的主题报告。李先逵从聚落环境与分布、自然人文条件对藏居的影响、寨落选址及形态等角度出发,让全场观众对川西藏族居民建筑的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突出强调“乡愁”是建筑伦理文化空间的集中体验,要带着乡愁的感觉探源传统民居。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民居研究方法、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传统民居营建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聚落生存与发展策略等方面作主题报告,全面剖析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希望能为保护、传承传统民居找到新思路。
此次研讨会将持续3天。期间,会议将通过两场全体峰会、两个分会场论坛,几十位权威专家和学者共作43场报告。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