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上午10点,第三节课上课铃响起,九教203教室内的嘈杂声很快平息下来,同学们迅速翻开眼前《离散数学》的课本。讲台上,李冬梅正屏气凝神,严肃地看着台下来自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近120位同学。
“上课了,不要讲小话。”坐在第6排的陈洋洋低着头小声地提醒着身旁的人,并帮同桌把书翻到了111页——第七章代数系统的一般性质,大部分同学也都挺直腰板,等待老师讲课。和陈洋洋一样,在信计专业的大多数同学眼中,李冬梅的课堂必须得“当回事”。
对于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离散数学》不是最难的科目,但这堂课要讲的章节,却是整本书中最抽象的内容之一。为了让同学们更加轻松地理解复杂的定义,李冬梅下了不少功夫。
伸缩型教棍、95张幻灯片,是她为这个章节准备的“官方标配”。
“设S为集合,从S×S到S的映射称为S上的一个二元运算,简称二元运算,也称该运算在S上是封闭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例子。”被拉到最长的教棍随着李冬梅讲解的速度,逐字逐句地在幻灯片上移动。
应对晦涩难懂的定义,大量举例是李冬梅带领学生“攻城掠地的武器”。三个定义,8个例子,课本上半张纸不到的面积,她却讲了整整一节课。
然而依然有很多同学表示不理解,前排的几个同学单手托着下巴,另一只手无意地转弄手上的笔,眉头微微地皱了起来。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李冬梅也不着急,而是一反之前的严肃,面带微笑温柔地说“这个知识点是很抽象,大家可以联系以前的知识来理解,会更容易。”紧接着,她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更通俗易懂的二元运算一般形式表达图,并用红色粉笔覆盖在之前的白色粉笔字上,重新解释了一遍例题。
虽然这节课已经是她这周上的第九节课,但为了让后排的同学也能看清黑板上例题讲解的过程,李冬梅还是会坚持抬高手臂,不顾酸痛把字写得很大。担心投影仪效果不好,她的所有课件也都细心地将所有字体设置为28号,并采用黑字白底的样式,即使人站在教室最后也能看清。
“设S是非空集合,试求幂集P(S)关于运算∪和∩的单位元和零元。”让学生在保持安静与积极互动中自由转换,是李冬梅一直坚持的上课方式。第二节课上课不久,她就抛出了这个问题,并给出时间让同学们自主解答。
一些同学面面相觑,无从下手。面对这一情况,李冬梅随即走下讲台,与同学们近距离交流。“长沙理工大学一位老教授就用这几个元素,做出了许多研究成果,你们也要相信自己啊。”李冬梅鼓励大家到。教室里很安静,穿着高跟鞋的她每一个步子都迈得很轻,但说话的声音却十分有力量。
让学生自己重视这门课,主动提高学习热情,是李冬梅从教10多年来练就的“教学法宝”。在这个容纳了120人左右的教室里,无论是听讲还是自主解题时,玩手机或闲聊的同学都很少。“不管你们以后是从事软件开发还是网络工程或其他职业,这门课学到的知识对你们的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李冬梅在课上提醒道。
“大学竟然还像中学一样说‘老师好’‘同学们好’的问候”,信计一班的徐道猛还记得第一次上这门课时,“一本正经、古板”是他对这个老师的第一印象。然而,近半个学期过后,他却毫不犹豫地给出了“上课很用心,讲解很仔细”的评价。
“我每次上课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老师自己把课堂当回事,学生才会同样把课堂当回事。”在李冬梅看来,教师用心对待自己的课堂,学生保持安静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互动,才是真正有魅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