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日,《三湘都市报》第E3版:创界聚焦版整版报道了我校招生就业处就业创业部部长、国家级创业培训师何佳振的创业培训故事,报道被凤凰网、搜狐网等数家媒体转载,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何佳振认为创业培训师就像是“乡村医生”。从2007年他取得SYB、IYB创业培训讲师资格,到今年6月14日,被省人社厅评为国家级创业培训师,九年里,他奔波于校内外,为省内高校大学生和社会创业人士开展创业培训。尽管国家级创业培训师在社会上的认同度非常高,可何佳振却坦言只适合于一般的中小企业或是初创企业。
“它更像是乡村医院里的医生,只能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常见病痛,一旦遇到重大病症,则还是要把病人送往大型医院的对应科室。”何佳振觉得,创业培训师更多的是为初创企业服务,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找大的咨询公司。
何佳振对建立创业培训机制也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在一次高级别讲座上,何佳振作了一篇名为《打通创业的最后一公里》的讲话。他提出了一个不同于资本界“大佬”的观点:“初创期间根本不需要太多的钱,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一个真正懂他的知音。”他认为,国内应该效仿国外实行创业导师制,扶着初创者走,帮助初创企业解决一些基本的公司注册、缴纳税务等问题。“很多初创者对于这些毫无概念,而这对于培训师来讲,不过是半个小时就能解决的问题。”
据何佳振介绍,由于初创者对付费咨询存在抵触情绪,目前自己接受咨询服务大多是公益的。“国内目前的职业创业培训师则相对较虚,只能对初创者提供基础的咨询服务,却没有后续的服务。”何佳振认为这样的模式是不具备持久性的,要想真正帮助创业者,政府必须想办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比如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立职业创业导师,专门帮助初创者解决实际问题。
新闻链接:
7月2日《三湘都市报》第E3版:创界聚焦
http://epaper.voc.com.cn/sxdsb/html/2016-07/02/content_111600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