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讲坛之《中国书画导论》专题讲座开讲

作者:文/刘蓓 李卫 图/陈韵竹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6-06-13 浏览:96


  6月14日下午,“全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走进我校讲学,艺术教育专家郑工在学术交流中心为我校师生带来“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讲坛之《中国书画导论》专题讲座,此次艺术教育专题讲座是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系类活动之一。讲座由艺术学院院长李毅松主持,艺术学院部分师生以及我校众多艺术爱好者到场聆听。

  郑工围绕什么是笔墨的“三性”、 书画的历史与笔墨变化以及笔墨发展中的现代问题,对《中国书画导论》进行导读。“在纸、砚、笔、墨等中国画的各种媒介中,取‘笔性’而言之是因为与其他媒介相比,笔更近于人。”郑工从笔墨的笔性、手性以及心性这“三性”出发,对笔墨这个中国书画的根本问题和核心价值进行了深刻阐述。

  从书画历史说到笔墨变化,又从浓墨重彩讲到淡墨轻岚,郑工从专业角度品鉴作品,对中国书法的“气质”以及中国画的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最终主题落到中国书画的“骨气”上,引导学生们在了解西方文明的同时,守住中国书画的底线。从篆隶之变到碑帖之争,从南北宗论到关于“正宗”问题的讨论,郑工引经据典,并列举了几位著名书画家的作品,逐一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书画的发展。

  郑工指出以“指”代笔是中国指墨画最重要的特点,他认为从“笔墨”发展到“指墨”不仅仅只是绘画手法变化。他通过大量古今中外有关作画媒介变化的引证,引导学生关注“颠覆抑或替代”这一笔墨发展中的现代问题。

  “刘国松提出的‘弃笔而去’,否定了传统书画的基本审美法则,而郑工老师所建议的《易经》‘涣卦’论,则隐含着当代绘画趋势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具体是怎样,是这次讲座给我留下的一个思考。”15级艺术学院的黄山意味深长地说到。

新闻链接:
  郑工,主要研究中国现代美术史及区域美术,研究兴趣涉及艺术原理、美术人类学及中外美术交流。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近百篇。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3项及省部级项目10项,并曾在高校担任美术史与美术理论的教学工作12年。被聘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研究员、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