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春正能量,携手共筑中国梦。6月3日晚,我校第八届“青春之歌”优秀学生报告会在俱乐部隆重举行。副校长胡石其出席,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部分教师和近千名学生到场共同倾听十位“青春斗士”的成长故事。
坚持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作为一名体育生,考研难度更大。大三时考研,这个在省赛上得过多枚金牌的优秀运动员却被英语给难住了,每早设五个闹钟,六点起床背单词,用更快的频率与自己抢着时间,他逼迫自己放下对英语的厌烦,成为了在英语课上去得最早,坐得最前的人。他是来自体育学院12级体育教育专业的杨忠武,在拿到首都体育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经历过的苦累都值了。
“这一路会很累,但我依然选择出发。”大二时的他便是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大三他坚持内心的选择,继续承担学生干部的责任,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吕刘鹏将自己的大学三年都投入到了为同学服务中去。“优秀学生会干部”、“社会实践标兵”、“优秀共青团干”等十几项奖励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2014年,钟世虎来到我校商学院读研,他前后参加三项省赛并名列前茅,发表论文6篇,并刊登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EI来源期刊上。他在创业大赛领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灵感,多次在省赛上载誉而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小学所知的老话一直被他当做鼓励自己格言,积累后再出发,他坚持了下来。
梦想是百毒不侵的盔甲
四年,八万行代码,20万年薪,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徐冉干练、老成。大一时,他热爱计算机,在取得有着计算机界奥林匹克之称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湖南邀请赛资格后,他越发不可收拾。“我大三去面试阿里巴巴、腾讯、金山软件,虽然有拒绝,但绝不是失败”,徐冉平静说出被拒绝的经历。现在的他,是金山软件的一名研发工程师。
“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邓毓弸花了大学二分之一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科技梦。邓毓弸带着他的智能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期间,几乎每天熬夜,困了,就裹着毯子往赛道上一躺,出现灵感或遇到问题便能在第一时间摸到自己的车,最终,他带领团队在400多个高校组成的2000多支队伍里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
梦想之路,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郑乐君来说更像是一个战场,手持科技与数学“宝剑”的他敢于与哈佛、清华的学子同台竞技。在全国数学建模挑战赛中获得二等奖的他不愿辜负青春,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他继续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踽踽前行。
青春是敢于奉献的历程
“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抵达,我期待着以这种方式与世界见面。”赖庆林、彭月丹、万步炎,三个发生在同学身边的正能量故事,被人文学院的李一凡娓娓道来。作为一名校园记者,400余篇校园新闻,200余条社会见闻,他在追寻正义的新闻路上从不止步。
“剪纸十五年,剪刀与艺术早已深种我心底”,一身朴素布衣,艺术学院胡博臻将剪刀与剪纸捧上舞台,他觉得用精致的艺术作品来讲述自己的青春是最好的方式。
教育学院汤思维认为心中有爱,旅途就有光。作为心灵呵护志愿团团长,他见证了1000余名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自闭、厌学、暴力,在看见这么多本不应该出现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性格时,你还能犹豫吗?”他觉得自己虽然微不足道,但仍要努力去呵护孩子。
当大屏幕上“晒”出18本献血证明时,全场惊呼,感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土木工程学院的惠济斌因被人帮助过,他想到以无偿献血的方式回报社会,将爱传递给更多人,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种致敬青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