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人文学院“学生干部考研团”走红校园

作者:文/ 李一凡 杨胜军 来源:人文学院 日期:2016-05-22 浏览:96

  
 
 近日,人文学院主要学生干部“抱团”考上研究生的话题引爆校园。人文学院团委学生会总共24名主要学生干部,20人报考研究生,16人蟾宫折桂。喜讯传来,师生们纷纷通过微信、QQ等平台“点赞”,正能量满满。在学生干部的带领下,该院2016届毕业生20%考上研究生,其中985211等名校占了将近60%。而且,该院就业、考研、英语过级、缴费等“四率”水平一直位居全校前列,其中,英语过级率一直超出学校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

  在人们心目中,高校学生干部往往是能力最强、翘课最多、成绩平平的那一群。为什么人文学院学生干部能够颠覆人们的传统看法,在考研这个颇富含金量和说服力的舞台上集体出彩,书写了学习与工作两促进两优秀的成功范例?为什么他们能够带领全院同学潜心向学、不负青春,不断取得新的喜人成绩?答案多多,见仁见智,但归根结底是该院的“精准思维”发挥了引领作用,赢来了“群体效益”。

  “精准管理”护航“考研团”

  也许是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浸染和专业学习的偏好,人文学院才子佳人多,渴望通过学生干部这个平台锻炼自己的学生更多。但要想如愿以偿,必须做到“四好”:品德好、成绩好、口碑好、能力好。尤其是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是两条撬不动的红线。因为,在人文学院学工人员看来,德是才之帅,无德不言才。而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习不好天理不通。这些年,他们严格按照“四好”标准选拔学生干部,对谁也不搞特殊,严把了入口关,彰显了导向性。

  为了加强学生干部培养过程的精准管理,最大可能地激发他们的主体潜能和模范作用,人文学院建立健全了《学生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和《学风建设实施细则》等制度,对学生干部的上课、自习、就寝、守纪、工作、获奖等日常行为进行重点督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考评,每月评出10位“干部之星”。一年下来,谁优谁劣跃然纸上。同时,该院还
建立了学生干部定期汇报交流制,通过微信、见面等多种方式,主要学生干部与分管的副书记、辅导员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深入交流,分享心得,化解困惑,促进成长。


  严格按标准评奖评优、推优入党,谁也不许僭越,是人文学院精准管理的又一生动体现。由于女生在记忆上具有某些天然优势,学习成绩常常成为人文男生评优入党的拦路虎。但是,哪怕是学生会主席,哪怕其他方面再优秀,如果学习成绩不达标,也一律免谈。这种看似机械的作法,不仅成就了人文规范,减少了矛盾产生,更使全院学子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获得认可,唯有勤勉别无它途。

  由于精准管理的推动,人文学院学生干部学会了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生活的关系,学习成绩普遍很好,学霸多多,考研成了他们共同的心理预期,抱团成了他们考研的常规姿势。他们在考研路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演绎出璀璨校园中最为独特的风景。

  “精准服务”助力“考研团”

  考研是以个体形式呈现的,但绝非一个人的战斗。它的背后凝结着领导的关怀、老师的指引、亲人的呵护、同学的帮助,而在人文学院把这一切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是“服务”二字。

  为了提高考研的整体水平,该院推出了“精准服务四步走”战略。首先是“精准宣传”。每年考研结果出来的时候,也是同学们最关注、最热议考研的时候,该院趁热打铁,相继召开院、系、班三级考研动员会,学院领导、相关老师、考上的同学轮番发动,想方设法扩大考研基数。其次是“精准摸底”。宣传发动后,该院学工办适时逐班统计拟报考情况,并结合拟报考学校、学生平时表现和往届考取情况提出合理建议,防止学生好高骛远、自惭形秽以及扎推报考、恶性竞争,努力提高报考有效性。再者是“精准辅导”。该院开设了八个专业方向的考研辅导课,每年固定经验丰富的老师精心辅导。尤其是曹铁根老师,虽已退休多年,仍然坚持为学生义务辅导,令人深表敬佩。其四是“精准帮扶”。院学工办每年提前替学生申请考研教室,竭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固定且安静的学习环境;备考过程中,学院根据报考情况安排专业老师进行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笔试成绩出来后,院学工办逐一提出对策建议,专业老师则在面试、调剂等方面给予多对一帮扶,包括积极引荐。“在考研这个大家庭里,学院领导老师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和精神家园。”回想来路,钱子凡同学格外感激。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穿越酷暑和严冬,战线长、跨度大,难免情绪起伏、状况偶发。考验的不仅是学生的忍耐力、意志力,更是学院的引导力、支持力。人文学院的精准服务就像久旱的甘霖、及时的雨露,总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悄然而至,润物无声。

  “精准培育”夯实“考研团”

  
考研是一部协奏曲,只有英语、政治、专业一样都不落,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不少同学喜欢将希望寄托在考试前几个月的拼命努力,这种做法其实并不高明。真正的功夫要靠平时,只有平时扎稳根基,玉汝于成厚积薄发,考试的时候才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在人文学院看来,英语是考研的牛鼻子,抓住英语也就把握了主动。为了培育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在英语上卡脖子,该院从学生进校就强化英语学习,学工办每学期精心组织英语模拟考试和知识竞赛,并聘请专业老师阅卷评卷。对于英语四级没过的同学,实行班级帮扶责任制,帮扶结果与班级、寝室、个人评奖评优挂钩。由于措施得力、上下用心,该院英语四级通过率一直保持领先,超出全校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

  专业是考研的吸分兽。为了培育学生学习专业的主动性,人文学院7年前就开始在大一、大二实行晚实习。他们的第二课堂活动也紧紧围绕专业学习展开,经典诗文背诵大赛、汉字听写大赛、专业知识大赛、现场写作比赛、讲课比赛、班刊设计比赛、课前五分钟演讲等等,每一项活动都直指专业学习。与此同时,该院千方百计邀请人大、武大、川大等名校名师来院讲学,近五年累计举办“人文大家论坛”100多场,大大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政治是考研的方向盘。为了培育学生政治学习的敏锐性和追求卓越的自觉性。人文学院在创造性开展班团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不定期举办党建知识、时事知识竞赛,定期评比十佳大学生、十佳学生干部、十佳学习标兵以及最美寝室、最牛班级,积极推介我校首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曹霞、“爱心使者”吴立强、最温暖寝室502等优秀人文学子。

  总之,学风是建设出来的,考研是培育出来的,世事难有例外。这正如人文学院副书记颜柯所说:“优秀始于规则、成于文化,只有学生把学习当成生活本身,把自觉贯穿日常行为,优秀才能成为习惯,一切回报才理所当然。”的确,考研是个系统工程,人文学院在精准思维的指导下,从管理、服务、教育等各方面精耕细作,终于喜结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