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两天一夜井冈行 法学院学生在缅怀中成长

作者:文/秦文玉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6-04-28 浏览:136

4月23日7时,法学院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下简称思政)师生一行60余人坐上了前往江西井冈山的大巴。天下着大雨,却也挡不住法学院师生激动的心情,思政专业的杨爱柳表示一寝室的同学半夜三点就醒了。此次为期两天一夜的井冈山之行,将会作为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次社会实践,计入学分。

走在革命之路

    23日下午,师生一行登上了井冈山,参观了黄洋界保卫战旧址、红军运粮小道、小井红军医院等景点。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北面,是其险要哨口之一。1928年8月底,敌军组织四个团会攻黄洋界。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人民群众配合下,凭险抵抗,打退了敌人进犯,成功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法学院师生站上了黄洋界哨口旧址,仔细观察着当年的防御工事,细细体会战争胜利的艰辛。

    窄窄的道路长满了青苔,一边是山体,另一边是悬崖。在导游带领下,师生踏上了红军的运粮小道。韩亚强与同学互相搀扶着行进,道路的难于前进让她脱口而出:“一个人走都这么困难,他们(红军)当年还要扛着粮食,是怎么做到的啊。”

    两层楼的木质建筑,里面被分割成药房、病房、教室等空间。因战斗残酷,曾有一大批负伤的红军将士在这里接收治疗。当思政专业的甘恒业走进位于井冈山小井村的红军医院,他看到了用竹片、木板制作的医疗器具,越发深刻地体会了当时的艰苦环境。

了解革命之史

    24日一早,经过一夜休整,法学院师生匆匆用完早餐,便开启了前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旅程。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有七个展室,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井冈山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师生在博物馆内参观了一个多小时,有的人用手机拍下井冈山斗争大事记等参展资料、有的人驻足查看革命将士的生平事迹,还有同学就一起看到的历史事件进行讨论。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法学院师生在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碑林时,一起念出了毛泽东为黄洋界保卫战所作的词《西江月·井冈山》。1927年9月至1930年2月,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英勇奋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其中许多人都没有留下名字。在纪念两万五千多名无名英雄的纪念碑前,师生留下了哀婉叹息,也深思着先烈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

传承革命精神

    在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过程中,思政专业的梁楚倩在看完红军营长萧劲在战斗中因中弹肠子外流,并将肠子塞进腹内,继续战斗至牺牲的故事后,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并用手机拍下了展现萧劲故事的雕塑。她说:“语言太难表达出我的心情了,我要在实践报告中好好写下感受。”

    法学院院长廖加林寄语学生通过此次参观浏览井冈山的行程,不仅要深刻学习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还要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精神,并实际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中去。

    刘金花是负责法学院师生此次井冈山之行的一名导游,她说:“科大的学生真的很棒,游览时非常认真,而且会积极的询问我关于井冈山革命历史的一些问题,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相信他们以后都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