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我校2016年春季大型校园招聘会在第一图书馆举行,297家用人单位前来我校招贤纳士,共提供10000多个岗位,吸引了大批毕业生前往求职。副校长胡石其也在相关负责人陪同下到现场进行巡视。
毕业生:乱花迷眼,还需得细细“观赏”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比2015年增加21万人,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
周振是信息学院第一批入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学生,已经在外实习过一年,与同龄人相比稍有优势,但在正式找工作上仍丝毫不敢放松。“我的要求是首先工作地点得在长沙,而且必须是技术研发的工作”,有了昨天参加长沙理工大学招聘会的经验后,周振对工作有更明确的要求,“我对自己的工作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的底线,必须是从事技术研发类型的,其他工作再好也不一定适合自己”。
刚刚面试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徐婵说:“在招聘会上找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开始就趋向于工资待遇,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
“我不奢求工资待遇一定要多高,但就业前景以及地理位置很重要。一个好的城市往往就更能有更好的发展。”来自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的唐浩说道。他的就业方向趋向于公务员,认为公务员工作更加稳定。
招聘方:行胜于言,说得多不如做得好
相比于文化水平、专业成绩,很多公司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求职简历里的工作经历成为了招聘方考核的重要内容。杭州四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兰先生说:“专业是否对口、成绩是否出众不是很重要,但是学生的实习经历,学生会任职情况我们就觉得很有必要考核,因为行胜于言,说的多还不如直接做出来的好。”
“成绩不再是我们考核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相比于成绩,我们更看重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想品德。”北京好望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吴先生认为应聘者的思维能力以及在面试过程中的反应能力更能够打动他。
厦门绿冷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说:“我们招收人才,首先看的是沟通能力,然后考察应聘者对自己在社会上的定位有无认识,再次才是专业技能,最后则是他身上的责任感。”
老师支招:提高自身综合技能,精准定位
我校每年都会组织至少四次的大型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提供交流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协助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同时每年还会举行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帮助广大毕业生求职。
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凭着自己的经验建议毕业生,“在现在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学习好自己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刚进入社会,大家都是一张白纸,而自己的综合素质过硬,那便能更快地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同时,他鼓励广大毕业生要精准找到自己的就业方向,然后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