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亲”遇上“教师”,行走在爱与教育路上的“铿锵玫瑰”们,总能用一片热忱谱出一曲最和谐的柔音。时逢三八妇女节,一起聚焦这些平凡朴素的“玫瑰”如何用心绽放?如何演绎不同身份下相同的情怀?
责任不放假 演绎三重女性身份
三八妇女节讲座开始前一刻钟,十余位男生在门口列成两排等待着他们心中的“女王”——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婷。
“行是一道亮丽,站是一道风景。”刘婷声音洪亮有气魄,鼓励在座学生要有社会主流意识,要有责任与担当。而刘婷“知行合一”的做法也深为学生所敬佩。“刘老师说话自然亲切却又不失风范,朴实幽默的话语和尽心尽力的做法让我们信服。”来自15级制药专业的刘颖在刘老师一学期的耳濡目染下,深深敬佩着她。
身兼要职的刘婷用大半精力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学校规定妇女节放假半天,在刘婷的眼里却没有节日的概念,“该完成的工作还要继续。”而学生们送来的铺天盖地的节日祝福、感恩礼物,让刘婷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
谈起她的学生,刘婷脸上溢满了爱与欣喜。刘婷的丈夫是位军人,因工作的特殊性而常年不在家。教师、军嫂、孩子母亲,三重身份的碰撞常常使刘婷盼有分身术。刘婷的辛苦不易,全被学生看在眼里。学生们时常自发到她的家中照顾孩子。“孩子第一次走路也是我的学生带着的。”刘婷开心地回忆道。
真性情教学 坚定多年师者梦
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丰富的肢体动作……十教313教室里,汪宴卿讲授的《电视摄像》深受学生喜欢。“可爱有趣”是14级新闻系程娟娟对这门课、这位老师的最深印象。
这样深受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是汪宴卿的特色所在,却也早在第一节课上就严肃提出上课的规矩。严格教学与真性情教学,有着十年教学经验的汪宴卿很好得平衡着。
成为人民教师,是汪宴卿从小播种下的梦想,也一直朝着梦想走去。在她眼里,老师最大的魅力在于与学生打交道。学生之于老师,更多的是一种发现,“用过来人的经验去唤醒学生未知的魅力。”汪宴卿将这一发现的过程视为其乐无穷的享受。
汪宴卿享受发现学生的潜力,也享受着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工作日是学生的,周末是女儿的。”汪宴卿总是尽心尽力去维持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不想缺席女儿的成长过程。”简短的话语中,汪宴卿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
端正事业观 言传身教为第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法学院哲学系教师陈芷烨奉行的信条,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女儿的母亲。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对于“教师”和“母亲”这双重身份,她有自己的见解。在她看来,教师和母亲这两个身份是互通的,都是她人生中的事业,而不是职业,更不是谋生的手段。“孩子和学生就像父母和老师准备要射出去的箭,弓往哪个方向用力,箭就会往哪个方向去,因此为人师和为人母一样,价值观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平日里,陈芷烨总是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端正自己的教育事业观。
在教学方面,她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这也是她的基本目标。她根据人文学科不传授具体的生活技艺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们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以应对将来的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她对于自己、学生以及她的女儿都着眼于三点能力的培养,又被她称为“三力培养”:承担苦难的能力、感受幸福的能力和良好的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
“陈老师的‘三力培养’警醒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格的修养,以便面在面对未来的不可知时,永远清醒理智。”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秦文玉倍受振奋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