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压岁钱,你还剩多少啊?”,“没剩多少了,寒假期间聚会、购物花了不少……”春节假期回来,同学们总免不了谈论起压岁钱的使用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长辈给晚辈的红包金额越来越大。大学生虽已成年,但还是会收到一笔相对丰厚的压岁钱。面对压岁钱,作为已经具有理财意识的大学生,他们是如何使用的呢?日前,大学生通讯社在学生中展开了问卷调查,共派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9份,涉及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调查显示,65%的学生能自主支配压岁钱,17%的学生对自己压岁钱使用情况不满意。
压岁钱,你打算花在哪儿?
“我现在不向家人要压岁钱了,所收的压岁钱都是他们主动给我,我习惯性收取罢了。”1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刘鑫反映,“对于压岁钱金额,我并不是很在意。”在调查过程中,64%的学生跟刘鑫持有相同观点,而他们的压岁钱主要来源于父母和亲戚。由于考虑到大学生在外求学花销大,长辈给的压岁钱金额也在增多,调查结果显示,62%的学生的压岁钱金额在500—2000元左右。
“以前,我的压岁钱都是用作生活费,今年的压岁钱绝大部分买了专业书。”人文学院13级学生陈瑶说,“买书是为了把钱合理花出去,督促自己学习,掌握更多知识。”管理学院15级学生熊思雨则把压岁钱存起来,用作今年考驾照的费用。
对于压岁钱的利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选择能花多少花多少,剩下的钱存着,32%的学生自定一个最高消费额,其他用于储蓄和投资,还有小部分学生是全部花光。而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将压岁钱使用在零花、储蓄和买期待已久的东西方面。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压岁钱的利用情况并不理想。
土木工程学院14级学生邓文峰从前收到的压岁钱,先用在娱乐上,剩下的钱用作生活费。现在,他的压岁钱使用的很有计划性,买东西会记下每笔开销,尽量将钱用在对自己有实际帮助的地方。“压岁钱代表长辈对孩子的祝福与希翼,我们要好好利用。”
非理性消费观,金钱过多?还是教育不当?
面对压岁钱使用程度的评价,17%的学生表示并不满意。他们的压岁钱在短时间内就花费了大半,而对于压岁钱花费的去向,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压岁钱“凭空消失”?
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盲目跟风是一个直接原因。潇湘学院15级学生吴比告诉我们,身边有些朋友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而盲目消费,春节期间,他们大手大脚的花费导致压岁钱已所剩无几。
“学生花钱的习惯与周围环境也有关系。”商学院赵老师说道,他们学院14级学生小王就是一个例子。他家境一般,而室友的家境都很殷实。为了拉近与室友的距离,不被室友嘲笑,他用生活费买昂贵衣物,跟着室友到处娱乐花销,今年的压岁钱也已经花光。“同学们要学会抵御外界影响,不要盲目攀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理性消费。”赵老师提醒大学生。
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不管家境如何,不应给孩子过多零花钱,以致养成错误消费观的说法”,第二图书馆周老师持反对态度,“学生错误消费观的养成,不是因为金钱过多,而是教育的问题。家庭和学校提高这方面的教育,才有利于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养成。”她告诉记者,有很多大学生虽然零花钱多,因为良好的理财教育,他们使零花钱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会理财,做个“土豪”怎么样?
实际上, 当我们还在为压岁钱的使用苦恼的时候,有些同学早已经将自己的压岁钱投资到某一领悟赢取利润。
教育学院15级学生吴美佳选择将自己的压岁钱投资到一位朋友做的竞彩平台,不仅安全,而且收入很稳定,每天都有40元的利润。“我觉得如果压岁钱多的话,与其乱花,不如去投资。现在我们已经是成年人,应该要有理财意识,试着自己去赚钱。”
“大学生可以将这些压岁钱,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和使用。”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金山指出。“进入大学之后,不论是各种考证,还是为了考研参加各种辅导班和购买资料,亦或是将来毕业找工作,都需要用到一笔钱。大学生可以根据距离每个需要用钱的节点的时间长短,用压岁钱购买相应时长的理财产品。”
现在,大学生普遍理财观念不强,而丰富的理财知识,对在校期间或者将来工作与生活都有好处。“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理财知识,或者去商学院旁听关于理财的课程。”如何提高理财知识,人文学院老师刘艳凤向我们建议,“学校可以邀请理财专家,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开展讲座,适当宣传良好理财意识的重要性。”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压岁钱数额虽小,但是有计划的使用,不仅收获丰富,也能使大学生养成一些较好的理财习惯。大学生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往往可以收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