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教学楼305教室、南北区图书馆、宿舍小窝……谈及平常自习的地方,每位科大自习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独家位置”。但也有这样一个地方在某些人眼中亦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那就是用餐高峰时期过后的食堂。常驻八区食堂的人都知道:二楼靠近窗户的那片区域是同学们自习的“课堂”。
食堂,更自由
12月28日下午15点,路桥专业的王彦芳已经在食堂二楼学生自习的“专用位置”坐了两个小时。一本《基础课程》、五张图纸和一个作业本,外加一台计算器和一个保温杯,这些就是陪伴她度过冬季下午时光的全部东西。
从13点开始,王彦芳就在食堂开始复习课本。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三门课程,剩下的三门课程虽然是以考察为主,但她也不敢松懈。各种繁冗的计算公式,还要结合图纸计算,课程的难度让王彦芳有些吃不消。所以在早晨听见有人在二楼大声读英语后,吃过午饭,她也选择在食堂继续完成作业。
“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固然有学习的氛围,但却没有在食堂来的自由”之前在教室自习看书看得乏了,王彦芳想走出座位活动一下都不敢抬起脚。“大家都在安静地自习,如果自己弄出一点声音,那感觉就像犯了天大的错一般羞愧。在食堂自习反而没那种顾虑。”
心静,自然静
将用过的草稿纸垫在手臂下,15级机电工程学院的张云坐在食堂后面的桌子不停演算着公式。12月29日早晨和朋友一起在二楼食堂自习了一个小时后,张云觉得“不过瘾”。在下午又独自来到食堂寻了一张桌子坐下开始看书。
刚结束不久的高等数学模拟考试中,张云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所以抓紧课余时间记记公式,演算习题,希望能在期末考试考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只要我静下心,注意力集中在书上,周遭的一切都不会对我产生影响。”
很多人觉得食堂环境太差,不是自习的好去处。但在张云看来,无论是后厨师傅们翻炒颠勺的炒菜声,还是食堂来往不止的进餐学生,亦或是简陋油腻的桌椅,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干扰。
习惯,更熟悉
大一的时候就“扎根”在八区二楼食堂自习,如今两年过去,转眼英语师范专业的郭香若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再过半个学期,她也将成为“大四党”里的一份子。“大一时候就在食堂自习,已经习惯了,而且离宿舍近,更熟”。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在这个带着边框眼镜的女生眼里,科大的时光真的是稍纵即逝。面对未来,是直接从教还是选择考研,郭香若还没有拿定主意。“有想过考研,毕竟现在想找一份好工作并不容易。”
摊在红色餐桌上的德语教材全是用红色笔勾勒出的笔记,旁边的练习本上德语单词也已经快写完一页,自习要完成的任务郭香若早早就规划好了。“等记完这几个单词,今天就差不多了”。
写下最后一个德语单词,食堂里也陆陆续续来了不少用餐的学生,郭香若放下笔整理好东西,走到食堂窗口点了三个自己喜欢吃的菜,然后回到位置开始吃今天的晚餐。的时候就在这里自习,”这一天同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