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6日,灰暗了半个月的天终于放晴。三四节课,建筑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地理学前沿讲座”在五教107开课,授课教师王欣站在讲台忙着准备。
2013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正火,王欣被学生认为是校园“都教授”,并被长沙晚报以《晒晒校园“都教授”》为题做了报道,其课堂一度被学生推崇。这节课他准备讲自己最熟悉的“冰湖”。一边联系“水文与水资源学”中学习的“水文循环五环节”的知识,一边播放2014年暑假,他带领学院三下乡队伍去青藏高原拍摄的“龙巴萨巴湖”视屏,他预热课堂,引出课题“冰湖”。
“数据生动”是王欣的授课“特色”之一。因为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就是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讲冰湖是王欣的拿手好戏,从“研究区的概况”,“天山冰湖变化”,到”对水资源的影响”。王欣分模块讲解,几乎每一部分都配有至少两组数据图。散点图,柱状图,折线图,表格……王欣课堂上的数据表达,形式形形色色,不尽相同。
就着图表,王欣开始层层推进。
讲到天山冰湖变化的区域时,坐在中间第一排的钟利达坐得笔直,本来就高大的他头稍微一仰就挡住了PPT下方的数据,陈诗音歪着脑袋看被他挡住的字。老师问天山各区域的变化情况,“哪一块最明显?”“东天山”,陈诗音脱口而出,“其他呢?”王欣身体前倾,用目光“逼”问学生,“嗯嗯……不太明显”坐在前面的尹行华小声说道。
“做图相对容易,但分析图就要靠积累了,之前做过项目的同学可能很熟悉这种做图的套路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根据图找出规律,地理最重要的就是空间差异,所以不仅要探究一种现象是否存在?还要看是否普遍存在?为什么普遍存在?”说着他转调到上一张已经讲过的PPT上,对照图继续解说到。
“我们刚刚讨论到,东天山变化最大,其他区域不太明显,这种变化还因气温、湖的规模等原因而受影响,像这张天山不同月份冰湖变化图,8月就最明显,气温升高,降水较多,冰湖就处在一年中相对水位最高,面积最大的时期”,尹行华紧盯着讲台上王欣随着说出的冰湖变化而变化姿势的手,不时点点头。
细看王老师的课件,其中许多图例和引用文献都一律是英文注解,若不是本专业的人,都会觉得许多名词生涩难懂。事实上,王欣老师的英语是专业八级。他时常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现在学生大多学的是‘过级’英语,对专业英语并不热衷,但其实专业英语对以后研究文献,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很重要,应该加强学习”。
45分钟课堂结束,课间休息,前排的黄容转过身来和陈诗音讨论毕业论文的课题。 “我家是河北的,当然要回家去的呀”,刘盼的声音引得两人望向教室另一角,原来王欣老师在和她交流毕业找工作的事情。“是想一定回去吗?不过,最好还是在学校,学校信息畅通,路子多”,王欣耐心分析。作为班主任,课堂休息是他了解学生的好时机,有时也能就学生的意见改进课堂教学。
王欣生命里有两样东西至关重要重要,一是学生,二是冰湖。学生钟利达说,“王老师是在用自己的内在学识吸引我们,他一心为学生,一心系冰湖,如果说,课堂的魅力所在,则恰恰是一片“师心”在‘冰湖’啊”。老师不断实践与升华自身,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看到更多,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