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晚,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开幕进入倒计时,杨金娥仍在思索着如何在会上为学生群体响亮“发声”。
杨金娥是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她2006年入职我校,成为外国语学院辅导员,2007年当选我校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八年后,她再次当选党代会代表。
相约第八年,杨金娥细数着过去。“粗放”一词是杨金娥入职科大后,对学生工作管理的最初体验。“事情多而杂,在管理学生上精力有限,工作常常停留在发现问题、解决表层问题环节,缺乏深入的系统地探讨。”粗放的管理无疑影响着学生工作质量,为此,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渐渐地,学校辅导员队伍在壮大、成长,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手段不断优化。杨金娥掰着手指头计算,脸上写满了欣慰,“这样一来,即可深入严抓学生问题,更为细致地解决学生在心理、生活上的难处。”在杨金娥的眼里,这是一个从“铁犁牛耕”到“精耕细作”的发展过程,“学生工作管理愈加精细化了。
年逾四十的杨金娥服务的学生群体,从80后过渡到90后。“学生个性更为鲜明了,老一套简单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应当更新了。”考虑至此,杨金娥决定“老来学书”,2008年暑假,杨金娥泡在学校学习心理知识,不曾回家一天。
横跨八年时间轴,感受着学校从二本全面跨入一本,杨金娥真切期盼也坚信,“科大在新的起点,在一本的基础上能取得更大的突破与飞跃。”这位青丝正被染白的辅导员坦言,学生工作是她在党代会上建言献策的恒定主题。